1950年长津湖战役中,年仅17岁的朱彦夫在昏迷中被敌军残忍剖开腹部,剧痛中惊醒的他,却目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 【消息源自:朱彦夫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1996年版;央视纪录片《冰血长津湖》2011年采访素材;山东省沂源县《模范退役军人档案》】 1950年11月的长津湖,寒风像刀子一样往骨头缝里钻。17岁的朱彦夫把冻僵的手指往棉衣袖子里缩了缩,哈出的白气瞬间在眉毛上结出冰碴子。他听见班长在战壕那头喊:"小朱,把最后两箱手榴弹搬到三号位!"话音刚落,美军炮弹的尖啸声就撕破了夜空。 "轰——" 朱彦夫被气浪掀翻时,怀里还死死抱着那箱手榴弹。等他抖落满头积雪爬起来,发现战壕已经变成了月球表面——到处都是弹坑和冒着烟的残肢。班长半截身子埋在土里,还在用嘶哑的声音指挥:"守住...天亮前...不能放跑..." 这是他们坚守205高地的第七个夜晚。零下38度的严寒里,全连棉鞋早就冻成了冰坨子。朱彦夫看见战友老李正用刺刀撬开冻硬的炒面袋,那双手黑得发紫,像两根枯树枝。"给,趁还能咽得动。"老李掰了半块塞给他,炒面渣子从冻裂的指缝里簌簌往下掉。 天刚蒙蒙亮,美军坦克的履带声就碾碎了寂静。朱彦夫趴在射击孔前,突然觉得脸上一热——左眼被弹片削中的瞬间居然不觉得疼,温热的液体流进嘴里,咸腥得像生锈的铁钉。他下意识吞咽时,才意识到那是自己的眼球。 "还剩多少弹药?" "三颗手榴弹...班副他们都没动静了..." 朱彦夫用冻僵的手指勾住拉环时,听见美军大皮靴踩雪的声音越来越近。最后一刻,他把三颗捆在一起的手榴弹塞进棉衣,朝着坦克履带滚了下去。爆炸的气浪把他掀到十米开外,恍惚间看见有个金发大兵正用刺刀翻检尸体。 "这个还喘气!" 冰凉的刀尖捅进腹部时,朱彦夫憋住了所有声音。他想起参军时娘说的话:"战场上装死不算孬,活着回来才算本事。"血水在雪地上洇开时,他真像具尸体般一动不动,直到美军骂骂咧咧地走远:"Damn Chinese!(该死的中国人)" 等阵地上彻底安静下来,朱彦夫开始往南爬。截断的肠子拖在身后,在雪地上划出长长的红线。他试图像蚯蚓那样蠕动,却发现双腿早没了知觉——后来才知道,那是严重冻伤坏死的征兆。爬过第三个弹坑时,他撞见个雪人般的黑影,仔细看才发现是抱着机枪冻僵的排长,睫毛上挂着冰晶,像睡着了一样。 三天后,后续部队在雪窝子里发现这个"血葫芦"时,没人相信他还活着。军医数着他身上的伤口:"左眼球缺失,腹部贯通伤,四肢重度冻伤...这都能活下来?"昏迷93天,47次手术,朱彦夫在鬼门关前反复横跳。有次护士听见他在梦里喊:"娘!我腿呢?我摸不到腿了!" 1956年春天,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被送回山东老家。村里孩子看见担架上的"肉轱辘",吓得直往娘怀里钻。老娘用皲裂的手掌给他擦脸:"儿啊,娘养你一辈子。"他却盯着房梁说:"给我半年,我要自己吃饭。" 接下来的日子,朱家院子里天天叮当作响。朱彦夫把铁勺绑在残臂上练习舀饭,摔碎的碗能装满三箩筐。有次邻居大婶隔着墙头抹泪:"造孽啊,好好后生变成这样..."他听见了,反而咧着嘴笑:"婶子,我还能用嘴写字哩!" 当上村支书那年冬天,他带着村民在河滩上改土造田。残肢磨得血肉模糊,假肢里能倒出半碗血水。会计看不过去要扶他,却被瞪着眼推开:"我爬都能爬到工地!"后来他发明的"四式行走法"成了残疾人的教科书——跪着走、蹲着走、爬着走、滚着走,硬是带着全村第一个通了电。 1996年重阳节,县里领导来看望这位特等伤残军人,发现他正用牙咬着钢笔写书。桌上那摞稿纸浸着淡黄色痕迹,是他写作时疼出的汗。"朱老,您这《极限人生》..."领导刚开口,就被截过话头:"得赶紧写,当年长津湖的故事,现在活着的没几个能讲了..." 窗外飘起小雪的时候,朱彦夫突然停下笔。他望着墙上泛黄的战友合影轻声说:"老李,你们在那边等等,等我写完咱们连最后那场仗..."残臂夹着的钢笔在纸上洇开个墨点,像极了当年雪地上那滴未冻住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