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1年,朝鲜战场,一名新兵正擦拭炮管,忽然发现敌军阵地支着一顶古怪的帐篷。他

1951年,朝鲜战场,一名新兵正擦拭炮管,忽然发现敌军阵地支着一顶古怪的帐篷。他心一横,猛踩发射踏板,炮弹呼啸着直扑帐篷!随着"轰隆"巨响,整个山谷都在震颤!新兵瞪圆了眼睛:"这动静也太吓人了?" 【消息源自:岳阳地方志办公室2015年编纂的《岳阳抗美援朝人物志》;临湘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整理的《湘籍志愿军老兵口述史》】 张典文蹲在战壕里擦炮管时,手心里全是汗。这个刚满十五岁的湖南伢子三个月前还在老家放牛,现在却要操作这门82毫米迫击炮。战壕外零星的枪声像在提醒他——这里离美军阵地只有八百米。 "细伢子,擦个炮管比绣花还慢?"班长苏清义的大嗓门震得他耳膜发颤。这个山东汉子总爱把新兵叫"细伢子",粗糙的手掌拍在肩上像块烙铁。张典文缩了缩脖子,突然发现瞄准镜里闪过反光。对面山坡上不知何时多了顶墨绿色帐篷,几个美国兵正搬着箱子进进出出。 "班长,你看那个——" "看啥看?每天不都这样?"苏清义头都没抬,正往弹药箱上记数字。但张典文注意到,往常美军阵地上的帐篷都搭在反斜面,这顶却明目张胆杵在山脊线上。箱子的形状也怪,不像寻常的补给箱,倒像老家鞭炮作坊装火药的木匣。 太阳西斜时,帐篷周围突然清场了。张典文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他想起参军前民兵队长说的话:"迫击炮打得好,全凭眼力见儿。"炮位旁的温度计显示气温21度,湿度63%,正是教科书上说的最佳射击条件。 "管他娘的!"他咬开弹药箱的油纸,1200克的炮弹比想象中沉得多。当瞄准镜里的十字线第三次对准帐篷门帘时,右手食指已经压在了击发扳机上。 "轰——" 后坐力震得他屁股发麻,硝烟呛得眼泪直流。但接下来那声天崩地裂的爆炸,把整个前沿阵地的土都掀起来三尺高。橘红色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震碎了三百米外观察所的玻璃窗。 "你小子闯大祸了!"苏清义的脸比锅底还黑。张典文这才发现全连都趴在地上,自己的耳朵里嗡嗡响,像有群马蜂在闹。王进金连长提着驳壳枪冲过来时,他闭眼等着挨枪托——据说上个月有个新兵乱开枪,直接被关了十天禁闭。 "打中了弹药库?"营长的声音从电话里炸出来,"美国佬的迫击炮阵地哑火了?"观察所传来消息,刚才那炮引爆了美军三个基数的白磷弹,现在整片山坡都在冒彩色烟雾。 禁闭室里,张典文数着墙上的裂缝发呆。突然门被踹开,苏清义拎着半只烧鸡闯进来:"臭小子,营长说要给你记功!"原来那顶帐篷是美军的临时弹药分配点,里面堆着七十多箱刚运到的燃烧弹。 1952年马良山战役时,张典文已经能闭着眼睛调射角。有次连续打掉美军三个机枪巢,观察员在电台里直喊:"这小炮手神了!"但每当别人问起他怎么练的准头,这个曾经的放牛娃总挠着头笑:"蒙的,第一炮就是蒙的。" 如今岳阳档案馆里还存着那张泛黄的嘉奖令,上面钢笔字迹已经晕开:"张典文同志创造性完成作战任务..."。老兵的回忆录最后一页写着:"那天要是等请示完再开炮,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