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12日,朝鲜松骨峰350.3高地,一营营长曹玉海身负重伤,在向团长作最后汇报时,他留下临终嘱托:告诉我的未婚妻...别等了... 【消息源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役详录》、山东莒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莒南人物志》、军事科学院《汉江防御作战研究》(2018年版)】 1951年2月的朝鲜,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战士们的脸。曹玉海蹲在战壕里,用冻得发僵的手指摸了摸胸前口袋——那里装着一封没写完的信,是给武汉那个等着他回去结婚的姑娘林雪的。这个山东汉子咧了咧嘴,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晨雾里。 "营长,美国鬼子又上来了!"通讯员小张猫着腰跑过来,钢盔上还挂着冰碴子。曹玉海把信塞回口袋,抄起转盘冲锋枪的动作比年轻人还利索。这个28岁的营长其实早该退伍了,去年在武汉当监狱长时,组织上给他介绍了医院里最漂亮的护士,连结婚报告都批下来了。可当部队要过鸭绿江的消息传来,他愣是连夜打了十八份请战书。 阵地上突然响起炮弹破空的尖啸。"进防炮洞!"曹玉海的吼声淹没在爆炸声里。等他从土堆里爬出来时,发现350.3高地的反斜面工事已经被炸塌了半边。美军这次学乖了,先用重炮犁地,再让坦克掩护步兵往上拱。他吐掉嘴里的泥沙,突然想起离家那天下着大雨,大嫂王月花追出三里地,就为了给他塞两个煮鸡蛋。 "二排长!带人把西侧缺口堵上!"曹玉海边喊边往机枪位跑。子弹在冻土上溅起一串火星,他看见美军钢盔在两百米外晃悠。阵地上只剩不到两百人,每人就五发子弹加两颗手榴弹,可他们硬是打退了敌人五次冲锋。有个新兵吓得直哆嗦,曹玉海把他拽到身边:"怕啥?我像你这么大时,还在给地主放牛呢!" 天快黑时,团部通讯员送来半布袋炒面。曹玉海把自己的那份掰成三块,塞给伤员两块。"营长,您说咱能守住吗?"小张啃着冻硬的炒面问。曹玉海望着山下的美军坦克,突然笑了:"当年打小日本,我们一个排就敢端炮楼。现在有迫击炮有重机枪,怕他个球!"其实他心里清楚,明天太阳升起时,这里可能剩不下几个活人。 第二天清晨,美军的燃烧弹把阵地烧成了火海。曹玉海右胸中弹时,正抱着机枪打红眼了。血把军装前襟浸透了一大片,他愣是撑着指挥所剩不多的战士组织最后防线。"小张...把这个...带给林护士..."他从贴身口袋掏出那封染血的信,又摸出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个...捎给我大嫂..." 当美军第七次冲上山顶时,他们看见个浑身是血的中国军人倚在炸断的树干上,右手还保持着扣扳机的姿势。后来打扫战场的人说,曹营长牺牲时眼睛还望着南边的汉江——那是他生前守住最后一道防线的地方。 武汉东湖医院的樱花开了又谢,林雪总爱在树下读那封没写完的信:"雪,等打完这仗..."每个字都像针扎在心上。而在山东莒南的王月花,总把政府送来的慰问金分成两半,一半捐给村小学,一半留着等"俺家二小子"回来娶媳妇用。直到2000年,80岁的老人接过"英雄家属"证书时还在念叨:"玉海啊,大嫂给你留着喜被呢..." 军事博物馆的玻璃柜里,曹玉海的立功证书静静躺着。证书旁边是半块烧焦的怀表,指针永远停在1951年2月12日黄昏。来参观的中学生问讲解员:"叔叔,他们那时候不知道会死吗?"讲解员顿了顿,指着展柜里发黄的照片说:"你看,这个战士揣着未婚妻的照片,那个兜里还装着家书。他们知道,可还是冲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