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俄乌战争使美国大赚了一把,但是也失算了一把。 首先,得说说美国在能源市场上的

俄乌战争使美国大赚了一把,但是也失算了一把。 首先,得说说美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大丰收。战争一打响,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短板暴露无遗。俄气被制裁后,欧洲国家只能捏着鼻子找替代品。 美国瞅准机会,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量蹭蹭上涨。据统计,2022年美国对欧LNG出口比前一年翻了近一倍,2023年更是稳坐欧洲最大天然气供应商宝座。这可不是小钱,能源价格飙升,美国能源公司赚得口袋鼓鼓。 再来看制造业回流。欧洲能源成本暴涨,企业日子不好过,不少公司开始考虑把生产线挪到能源更便宜、政策更稳定的地方。美国自然成了香饽饽。 拜登政府趁机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新能源和制造业,吸引了不少欧洲企业投资美国。比如德国大众、挪威电池巨头纷纷在美国建厂。这不光是经济账,更是地缘政治的胜利。 还有金融市场的好处。战争让欧洲经济动荡,美元成了避险天堂。大量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国债和股市,美元汇率一路走高。美联储加息的底气也更足了。这波操作下来,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不降反升。 不过,美国赚得欢,也埋了不少雷。首先,能源这块看似赚大了,但欧洲盟友心里可不痛快。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公开抱怨过,美国天然气卖得比俄罗斯贵好几倍,简直是“趁火打劫”。这让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打了折扣,长远看,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可能会被削弱。 其次,制造业回流听着美,可实际操作没那么顺畅。欧洲企业不是傻子,美国能源成本是比欧洲低,但跟中国比还是贵不少。更别提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供应链不完整的问题了。好多企业算完账,发现与其搬到美国,不如直接去中国或者东南亚。结果,美国吸引的制造业投资远没达到预期。 再者,美元强势也不是全好事。汇率太高,美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 2023年美国对欧出口增长明显放缓,贸易逆差问题又冒头了。美联储加息还引发全球资本流动紊乱,新兴市场国家怨声载道,纷纷指责美国“自私”。 说到失算,美国最大的失误可能就是没料到中国会在这场战争中悄悄崛起。欧洲企业一看美国不靠谱,转头就找中国合作。 中国不仅能源价格稳定,工业链还齐全,市场潜力也大。2022年以来,中欧贸易额不降反升,中国对欧出口的机械、电子产品激增。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巨头都加大在华投资,连美国自己的盟友日本都跑去和中国签新能源协议。 更扎心的是,中国还在能源市场上分了杯羹。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低价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流向中国。中国转手加工后,再以更合理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稳稳赚了一笔差价。相比之下,美国高价卖气给欧洲,口碑反而差了。 美国当然已经意识到问题,开始调整策略。比如加大对欧洲的援助,试图修补盟友关系;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和中国硬碰硬,抢占未来市场。 但这招能不能奏效,还得看执行力。欧洲现在对中国依赖加深,美国想拉回来没那么容易。而且全球经济风向变了,大家都在找新靠山,美国一家独大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另外,美国国内问题也不少。通胀高企、贫富差距拉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俄乌战争带来的短期红利,很难掩盖这些长期隐患。赚了钱,却丢了人心,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俄乌战争不只是美国和中国的事,整个世界都在重新洗牌。欧洲在能源危机中被迫加速转型,印度、土耳其这些“中间派”国家也在趁机崛起。 全球供应链被打乱后,各国都在重新找自己的位置。美国虽然短期内赚了,但长远看,它的地缘政治筹码变少了。相反,中国靠着务实低调,影响力反倒扩大了。 这事儿还没完。战争拖得越久,变数越多。美国能不能稳住阵脚,中国会不会继续乘势而上,都得看接下来几年的博弈。有一点可以肯定,世界不会再回到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