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气愤!”上海,女子来上海旅游,刚落地想打出租车去酒店,不料一直被拒载,机场工作人员见两人迟迟没有人载,就强制性塞给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路途中出租车司机多次嫌弃路程太近,影响他拉大单,甚至还将空调给关上。
为了去上海旅游,一对夫妻可是做足了准备,因为之前两人经常忙着工作,没空出来旅游,这次两人终于挤出时间,准备奔赴这场憧憬中的旅行。出发前夜,妻子更是兴奋地抱着手机,彻夜研究美食与游玩攻略,对“魔都”的想象尽是美好。
谁也没想到,这场精心策划的旅程,从飞机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狠狠地撞上了现实,抵达机场后,夫妻俩对酒店位置一头雾水,打车自然成了首选。
他们拦下第一辆出租车,司机一听地址,二话不说便摆手拒载。两人有些错愕,又转向第二辆,结果如出一辙,司机得知是短途后,连个理由都懒得给。
夫妻俩当场就蒙了,送上门的生意为何不做,这些司机心里都有一杆秤,司机们都在等能跑出几百块的长途大单,对几十块的短途生意,根本瞧不上眼。
直到他们遇到第三辆出租车,这个疑惑才算有了答案。这位司机起初也一脸不情愿,但一旁的机场工作人员介入了,用一种近乎命令的口吻让他必须接单。
司机一肚子火,扭头就对工作人员抱怨:“为什么别人不拉的单子要硬塞给我?”工作人员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说自己要换班了,让他“帮人帮到底把人载了吧”。
这句话,让妻子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自己和丈夫像是两个没人要的“物件”,被随意推来搡去,毫无尊重可言。
两人憋着一股气上了车,司机全程喋喋不休,翻来覆去地诉苦,说这趟短途耽误了他接“大活儿”,少挣了多少钱。夫妻俩起初选择沉默,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别再节外生枝。可他们的忍让,反而像点燃了导火索,司机的话匣子彻底收不住了。
丈夫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表示他们是外地来的游客,本想开开心心地玩,没想到一落地就碰上这种事。
司机听了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理直气壮:“我当然有权利拒载!本来能挣几百,现在就几十块!”他越说越气,最后干脆关掉了车内空调,还要求乘客自己看导航指路,并声明走错了概不负责。
车内的空气,一时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闷热。尽管最终被送到了酒店,但这种被当作累赘的体验,让两人越想越气。妻子后来在网上说,她完全理解司机想多赚钱,大家都不容易,如果司机好好说明情况,她甚至愿意主动加钱。但这种恶劣的态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出租车司机首先是服务者,安全、舒适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是其本职,而不是拿着“选择权”挑肥拣瘦。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乘客体验,说白了就是职业素养的缺失。
这种现象之所以能一再发生,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失职。很多时候,乘客并非不想维权,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怕惹上麻烦,最后选择吃了哑巴亏。
可就是乘客这种不想惹事的心态让这些司机有了嚣张的资本,如行业监管的严一点,遇到这种事就罚款,看哪个司机还敢这样干。
出租车,往往是外地游客认识一座城市的第一扇窗。如果连这扇窗都蒙着灰,看到的尽是冷漠和算计,这怎么会让游客对这个城市产生好感。
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不只在于高楼有多气派、夜景有多绚烂,更在于那些服务细节中透露出的人情味。只有当这些“软实力”足够硬气,让往来的人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时,城市才能真正赢得发自内心的赞誉。
希望上海能够整治一下出租车这样的乱象,游客来上海就是玩的,因为人生地不熟打车很正常,可一个个的都拒载,这让谁还敢来上海旅游,游客一下飞机就直接在机场干等着,连出租车都不送,希望上海能够给个说法,不要让游客寒了心。
信源:法治进行时2025年7月16日《女子称落地上海遭多辆出租车拒载,司机嫌弃路程近 想拉大单,“我们像东西一样被塞来塞去”司机:我有权利拒载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