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如果中美两国要打一仗的话,最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如果中美两国要打一仗的话,最好的战场就在台海。对此观点我不认同。中美两国会不会打仗,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对比。当然,中国是不会主动开战的。 丁一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提出,如果中美真要动手,台海是最合适的战场。为啥这么说呢?他可能是看中了台海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 台海就在中国东南沿海,是咱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对海上安全和军事布局至关重要。中国在这儿有地利优势,舰艇、战机调起来快,补给线也短。 反观美国,得从关岛或者冲绳派兵过来,路远补给难,协调起来费劲。这么看,他觉得台海是中国占上风的地方,打起来能发挥主场优势。 不过,这观点听着挺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我觉得站不住脚。台海要是真成了战场,对谁都不是啥好事。咱得从头分析分析。 我反对丁一凡的观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海打仗对中美双方来说都太不划算了。先说经济成本,中国东部沿海是咱的经济命脉,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地方要是乱起来,港口停摆,工厂关门,那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据彭博社估算,台海要是开战,全球经济可能损失10万亿美元,这比乌克兰冲突或者新冠疫情的影响还大。 咱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全球供应链靠咱支撑,真打起来,出口一塌糊涂,谁受得了?再说人力损失,战争不是闹着玩儿的。 台海周边人口密集,冲突一起,平民伤亡肯定少不了。中美都是大国,都有核武器,真打红了眼,谁敢保证不升级成更大的灾难?这种风险,谁都不想担。 另外,中美现在的军事力量有点势均力敌的意思。美国有航母编队、F-35战机,部署在西太平洋挺唬人。 中国呢,东风导弹和海军这几年突飞猛进,美国国防部都说咱的反舰能力能让美国舰队在第一岛链里头疼。这种平衡状态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谁都算不清最后谁能赢,打输了代价太大。 要说中美会不会打仗,实力对比是个关键。咱先看看军事实力。美国海军全球第一,11艘核动力航母,战斗力没得说。 但中国也不差,海军这几年造舰跟下饺子似的,055型驱逐舰、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再加上东风-21D、东风-26这些“航母杀手”,在台海附近真不怵美国。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军费开支2960亿美元,虽然比美国少,但增长速度快,装备更新也猛。 经济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 2022年超18万亿美元,美国是25万亿出头。咱靠制造业和贸易吃饭,美国靠科技和金融占优。真打起来,两边经济都会大出血,但中国沿海受损更直接,美国可能更多是供应链断裂的间接损失。 国际影响力上,美国有盟友体系,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跟着跑。中国靠“一带一路”和经济合作拉拢了不少国家,但硬盟友少。总体看,两边实力差距在缩小,但还没到翻脸的地步。 为啥说中国不会主动开战?咱的政策一直是和平发展,领导人反复强调不称霸、不扩张。打仗对咱的现代化目标没好处,反而会拖后腿。美国呢,也不敢轻易动手,毕竟和中国全面开战,风险太大,国内支持率也未必跟得上。 台海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战场选择,它牵扯太多东西了。对中国来说,台湾是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红线中的红线,谁碰谁倒霉。 美国呢,把台湾当遏制中国的棋子,通过军售、军演给台湾撑腰,想保持自己在亚太的话语权。台湾内部呢,又有统派和独派吵得不可开交,民意分裂得很。 这种复杂局面下,开战解决不了啥问题。中国要是动武,美国肯定插手,变成大国冲突。美国要是挑衅过头,中国也不会忍气吞声。双方都在试探底线,但都不想真撕破脸。战争只会让矛盾更深,搞不好还把周边国家全卷进来,谁也讨不了好。 展望未来,我觉得中美在台海的博弈还会继续,但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两国都明白,打仗是两败俱伤的事儿。 中国会继续加强军事实力,军演频率估计不会低,但核心还是想和平统一。美国会保持对台湾的支持,但也不会直接派兵上阵,更多是打代理人战争的算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有个分析挺有意思,说到2030年代,中美在东亚可能形成一种平衡,像冷战时美苏那样。中国通过经济牌拉近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美国靠军事牌稳住盟友。台海问题短期内不会有大突破,但也不会轻易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