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孟加拉国的消费水平全球最低,能有多低?中国普通人去了绝对是富翁,300元人民币在

孟加拉国的消费水平全球最低,能有多低?中国普通人去了绝对是富翁,300元人民币在孟加拉国换成他们本国货币是5000达卡,一天内要在其首都花完这么多钱还是比较困难的,一顿路边摊快餐最多只要2元人民币,去五星级酒店品尝两份甜点才不到50元,相当于孟加拉人一周的工资,贫民窟最便宜的旅馆睡一晚上才3达卡,主街顶级快餐店点一份3人份的羊肉米饭才不到50元。 在孟加拉国花钱,得先习惯一种认知颠覆 ——300 元人民币换的 5000 达卡,在首都达卡想当天花完,得比咱们逛超市时特意凑满减还费心思。 路边摊的摊主掀开热气腾腾的铁锅,咖喱味混着水汽扑过来,一份能盖住碗底的米饭配着炖菜,递过去 2 元人民币就能端走。 这价格放在中国,大概只够买半杯最便宜的奶茶,想填满肚子基本不可能。 要是结伴去主街那家挂着霓虹灯的快餐店,点一份三人份的羊肉饭,肉块堆得像座小山,结账时老板伸手要的钱,换成人民币还不到 50 元。 住宿的落差更直白。贫民窟边缘用木板搭的旅馆,门口挂着块掉漆的牌子,一晚 3 达卡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连一毛钱都不到。 而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里,穿着制服的侍者端来两份精致甜点,水晶灯下吃完埋单,也才花了不到 50 元 —— 这数字,够当地一个普通工人挣上整整七天。 这种低消费的背后,藏着一段拧巴的历史。 几百年前这片土地还挺富裕,恒河三角洲的黄麻长得比人高,商船装着布料和粮食往世界各地运,泰戈尔写 "金色的孟加拉" 时,说的就是那会儿的光景。 后来英国人来了,按宗教把地方划开,1947 年印巴分治后,东边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可西边总把好东西往自己那挪,黄麻出口赚的钱八成拿去修西边的公路,东边人只能看着自家资源养肥别人。 1971 年独立成孟加拉国时,家底早就空了。 老百姓靠种地糊口,手工业者干一天活,赚的钱买 1.5 公斤大米都悬,一家人常饿肚子。 后来政府发现,纺织业门槛低还能大量招人,就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去工厂上班,一下子凑齐了 400 万女工,纺织业成了支柱,每年出口 350 多亿美元,2015 年总算摆脱了 "最不发达国家" 的帽子。 但钱没怎么往下流。达卡周边的工厂里,女工们一天踩 15 小时缝纫机,挣的钱最多够买三碗街头快餐。 拆船工在吉大港的巨轮上焊钢铁,一年有二十多人出事,干一天才得 12 元,买管 8 元的牙膏都得犹豫好几天。 反观富人区,别墅带泳池能卖 3700 万,门口停着保时捷,街对面三轮车夫正顶着 40 度太阳蹬车,就为挣够当天的饭钱。 这场景让人想起中国十几年前,外国教练住一晚五星级酒店花两万,工地上的人一个月才挣三四百。 不同的是,咱们这些年靠制造业把蛋糕做大了,而孟加拉国还卡在那儿 —— 服装出口占八成,利润却被外国品牌和财团分走,普通人拿着 1.5 元的时薪,连本国造的衣服都未必买得起。 现在街上中国手机多了起来,240 元能买个能上网的智能机,比本地货还便宜。 中国给了 50 亿援助,还拉着他们进一带一路,帮着把衣服卖到欧洲。只是达卡的房价已涨到每平米 2000 美金,普通家庭攒十几年都买不起个卫生间,要想让 300 元人民币在这儿不再显得像 "巨款",恐怕还得走段长路。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6
用户10xxx06 3
2025-07-17 06:58
别想引诱我移民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