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航天员上太空为什么要带枪?不是防外星人,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1965年,苏联发射了

航天员上太空为什么要带枪?不是防外星人,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1965年,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任务是让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任务本身挺成功,但麻烦出在回来的路上。 飞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出了故障,返回舱没按计划落在预定地点,而是偏离了2000多公里,砸进了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 零下30度的低温,厚厚的积雪,还有野狼在附近转悠。宇航员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只能靠自己扛着。他们带着的马卡洛夫手枪成了关键装备,不是用来打仗,而是防身用的。 救援队花了两天才找到他们,那两天里,手枪至少能让他们有点底气,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 这次事故给苏联航天部门敲了个警钟:太空任务不只是飞上去那么简单,返回地球也可能出岔子。万一掉到荒郊野外,野兽、恶劣天气,甚至迷路的风险都得考虑。 从那以后,苏联航天员的装备清单里就多了枪这玩意儿,主要是为了自保。 这事儿不仅影响了苏联,其他国家也开始学着这么干。比如中国,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上太空时,就带了一把64式手枪。 这枪小巧轻便,7发子弹,专门为紧急情况设计。别误会,这不是拿来太空开战的,而是怕飞船迫降到偏远地区,航天员得自己保护自己。 比如掉到森林里碰上野兽,或者海上迫降时需要发信号求救,枪都能派上用场。 美国也有类似做法。阿波罗计划时,宇航员带的不一定是手枪,但信号枪和生存刀是标配。信号枪能发射求救信号,刀能处理简单的生存需求。 这些装备的核心目的都一样:在极端情况下保命。 其实,航天员的救生装备远不止枪这一项。以中国为例,神舟飞船的航天员还有个防水救生包,里面装着信号弹、防鲨剂、救生筏等等。 说白了,就是为了应对各种意外。海上迫降怕鲨鱼,陆地迫降怕野兽,枪和这些装备一起,算是给航天员多一层保障。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带枪上太空会不会有风险?比如万一走火,把飞船打个窟窿咋办?这担心不是没道理,但现实是,枪基本只在返回地面时用得上,太空里根本没机会掏出来。 而且航天员训练严格,枪支管理也有规范,误操作的概率很低。 还有人觉得,现在航天技术这么牛了,导航精准得不得了,哪还用得着枪?确实,迫降偏远地区的可能性比以前小多了。但谁敢保证一点意外都不出呢? 苏联那次教训太深刻,宁可备着不用,也不能用到时没有。枪这东西,就跟保险似的,平时看着占地方,真遇上事了能救命。 如今,航天员带枪已经成了惯例,不只是苏联的遗产,也是各国对安全的共识。技术再先进,意外这东西防不胜防。枪支的存在,就是对那句老话的践行: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