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地下党周迪道不慎被日本人抓住,没想到周迪道不仅很快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还答应为他们做事,日军开心坏了,以为钓到了大鱼,却不料一场“反间谍”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宁波,中共地下党员周迪道被日本宪兵逮捕,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局势下,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很快承认了自己的党员身份,还主动提出愿意为日军效力。 日本宪兵高兴极了,以为终于抓到了一个重量级的“叛徒”,一个能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情报的“宝藏”,他们不知道,一场深藏锋芒的反间谍战已经悄然开启。 周迪道被捕前是浙东南山财经委员会的负责人,负责为新四军筹措军费,当时正计划向几位商人和伪军筹集大笔资金,以支持前线抗战,不料任务还没完成,就因叛徒告密落入敌手。 在连续几日的酷刑下,他并未真正屈服,而是在被审讯过程中突然声称愿意招供,他向日军提供了几个新四军据点的位置,宪兵队立刻派人前去搜查,可惜扑了个空,日本人虽然略感疑惑,但仍然选择相信这个“服软”的人。 实际上,周迪道提供的情报全部是早已废弃或转移的据点,他非常清楚,这只是第一步,为了更好地获取敌方信任,他开始放弃原有的党员作风,主动适应敌人的生活。 他开始抽烟喝酒,混迹赌场,甚至出入妓院,行为极度“堕落”,连不少同志都开始怀疑他是真的变节了。 这些行为让他在日军中逐渐赢得信任,宪兵队开始安排他参与一些外围任务,他也借机频繁出入重要场合,并留意日军内部联系与运作方式。 此时,他设法将一封亲笔信交给熟悉的地下联络员,转交给浙东保卫科科长丁公量,在信中,他简要说明自己是假投降,并提出想要继续潜伏敌营开展情报工作的打算,组织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 得到了组织的认同,周迪道精神大振,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便着手扩大自己的行动能力。 他先后通过各种手段,从牢中“救出”几位被捕同志,并说服他们一同假投敌,他将这些同志安排在宪兵队的各个岗位上,成立了代号为“400”的秘密小组。 这个小组在表面上是宪兵队内部的密探单位,负责整理和分析情报,实则是中共设在日军核心机构中的反间谍组织。 小组成员大多身负特殊身份,有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情报员,有的是地下交通员,还有的是原财政线人员,他们彼此配合默契,一边混迹在敌人中间,一边为组织源源不断地传递有价值的情报。 有一次,为了将一批军需物资送往新四军,周迪道以陪同日军特高课干部木场检查为由,前往上海,他带着一个大皮箱,里面装着炸药。 在返回宁波的途中,为躲避日军哨卡搜查,他趁木场不注意,将皮箱临时交到木场手中充当其私人物品,凭借这番巧妙安排,他成功将炸药运回宁波,并顺利交接。 在长期的潜伏中,周迪道发现日军内部的情报获取手段繁杂而低效,他于是故意“泄露”一些似真似假的情报,让日军信任他所提供的内容有价值。 他利用“时间差”的技巧,把旧情报伪装成新发现,骗过了宪兵队的多个高层,有一次,小组成员不慎将一条内部动态在报纸上披露,险些暴露身份。 周迪道迅速设局,将责任推给另一个小团体,还请出铃木政一的关系人出面调和,危机才得以化解。 在筹集经费方面,周迪道也颇费心思,由于长期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组织无法每次都提供拨款,他按照组织提示,开始利用自己的“密探”身份,向不良商人和亲日势力收取保护费。 每笔款项都会按比例分给宪兵队上层和各路“朋友”,自己则悄悄留下足够用于小组运转的部分,他善于处理人情往来,靠着“够义气”的名声,顺利在日伪系统中站稳脚跟。 一次,他在审讯室见到了被捕的女地下党员莫奇,对方拒不认罪,已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周迪道识破她身份后,想尽办法将其“认作”自己相中之人,借此救下。 事后,他向莫奇说明自己身份,并安排她也加入小组,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莫奇成为重要线人,并多次协助完成传递情报任务。 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宁波宪兵队陆续解散,铃木政一准备返回日本时,特意召见周迪道,对他多年忠心耿耿的“服务”表示感谢。 临别时还赠送礼物,并承诺若有机会再回中国,一定继续重用他,周迪道点头称谢,心中却已经明白,这场惊心动魄的潜伏战终于结束了。 抗战胜利后,“400小组”成员陆续脱离敌方控制,回到党组织,他们在最危险的环境中坚持信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没有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但同样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那些日子里,他们靠智慧与信仰,在刀锋上坚持,静静守护着背后的祖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谍战小组潜伏日军司令部3年 策反60多日宪兵密探——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