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法国最近是真急了,急到什么程度? 急到军方最高层开始“外交辞令不要了”,直接开

法国最近是真急了,急到什么程度? 急到军方最高层开始“外交辞令不要了”,直接开麦怒怼中国,说是“中国在贬低阵风战机的性能”。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法国军队总参谋长蒂埃里・布克哈德亲自下场,在巴黎一场罕见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放话。这位法军一把手不仅指责中国借印巴空战“抹黑”法国军工,还特别强调印度空军只损失了一架“阵风”,而非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多架”。言下之意,中国在故意夸大事实,损害法国武器的声誉。 5月的印巴空战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出动中国出口的歼-10CE战斗机,配合霹雳-15空空导弹,在克什米尔上空与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展开激烈交锋。 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战报,至少有3架“阵风”被击落,而印度官方虽然避谈具体损失数量,但法国空军参谋长也不得不承认至少有一架“阵风”未能返航。这场空战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却像一颗炸弹扔进了国际军贸市场,瞬间让“阵风”战机的光环黯然失色。 “阵风”可是法国军工的金字招牌,自问世以来已经出口了超过300架,给法国带来了几百亿美元的利益。印度、埃及、卡塔尔等国都是它的买家,甚至连印尼都曾计划以81亿美元购买42架。然而,实战中的失利让这些客户开始动摇。 印尼国防部副部长透露,他们正在评估歼-10CE是否符合作战需求;秘鲁则直接放弃“阵风”,转而以35亿美元采购瑞典的“鹰狮E/F”战斗机。更要命的是,法国达索公司已经拖欠了220架阵风战机的订单,以目前的生产速度,至少需要10年才能交付完毕。 面对这种局面,法国军方坐不住了。他们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中国头上,指责中国通过驻外使馆、社交媒体甚至AI生成图像,散布“阵风”性能不佳的虚假信息。 法国情报机构还宣称,中国国防武官在私下会晤中“传播不实信息”,意图煽动潜在买家放弃“阵风”,转而选择歼-10CE。但问题是,法国至今无法提供任何能够将这些指控与中国政府直接挂钩的证据,除了“匿名消息源”和“情报线索”,拿不出一条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 说白了,法国这波操作就是“输不起”的表现。“阵风”被歼-10CE击落的事实摆在那里,国际市场用脚投票,印尼、秘鲁等国的态度转变已经说明了一切。 法国不去反思自家战机的短板,反而试图通过政治手段转移矛盾,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对军工竞争力下滑的焦虑。要知道,“阵风”虽然纸面数据亮眼,最大起飞重量24.5吨,拥有14个武器挂点,但推重比却比歼-10CE低,雷达尺寸也更小,电子战系统更是落后于时代。 实战中,印度空军的“阵风”编队还出现了通信混乱、电子干扰等问题,甚至连地面跑道的灯光都因网络攻击而熄灭,飞行员无法降落。 更尴尬的是,法国一边在舆论场上拼命抹黑中国,一边又得跟中国保持高层互动。就在王毅外长访问巴黎时,双方还强调要深化核能、航空等领域的合作。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让法国的处境显得尤为滑稽。毕竟,“阵风”的单机价格动不动就2亿美元,算上维护和培训,性价比比歼-10CE差远了。 印度当年采购“阵风”时曝出贪腐案,单价被炒到2.4亿美元,比美国F-35还贵,结果实战中被歼-10CE按在地上摩擦,现在印度国内都要求重新调查这事。 法国的急切还体现在军工产能上。达索公司目前积压了220架阵风战机的订单,2024年“马力全开”也只生产了21架。为了缓解压力,法国甚至考虑与中国在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上合作。 但这又陷入了一个悖论:如果法国真的认为中国在“贬低”阵风,又怎么会在关键时刻寻求中国的帮助呢?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恰恰反映出法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被动和无奈。 除了军售问题,法国在其他领域也面临压力。在欧盟内部,法国试图推动“战略自主”,但英国脱欧后,其影响力并未如预期般扩大。 在南海,法国派出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结果解放军的055大驱现身巽他海峡,“戴高乐”号急忙转向马六甲海峡。这种军事上的行为,不仅没能达到威慑效果,反而暴露了法国在亚太地区的力不从心。 如今的法国,既想保住“法兰西骄傲”的面子,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骨感。他们指责中国“抹黑”阵风,本质上是对自身军工衰落的恐惧,是对国际市场话语权流失的焦虑。 实战已经证明了歼-10CE的实力,而“阵风”的光环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去。法国若想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重新站稳脚跟,与其把精力放在甩锅和抹黑上,不如踏踏实实提升产品性能,毕竟,真正的“战略自主”,得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