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09年,上海法国公园公然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辱华牌子,商人朱葆三看到后

1909年,上海法国公园公然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辱华牌子,商人朱葆三看到后,却买来10丈蓝布,请师傅做了一件特大长衫,他用这件长衫让洋人掩面逃离,最后自愿摘掉辱华牌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9年,上海法租界管理下的法国公园门口,竖起了一块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块牌子矗立在公园正门,引起上海市民极大的愤怒。   在当时的半殖民地中国,西方列强在租界中享有特殊权力,中国人常常受到不平等待遇,这块牌子成了中国人在自己土地上被侮辱的象征,公园本该是公众场所,却因国籍与肤色之别,被限制出入。   法国公园原是清末一位富商所有的私人园林,园内设有茶馆、照相馆、烟馆等设施,生意兴隆,后来法国人出资高价收购,将其纳入法租界的统辖范围,并重新修整对公众开放。   最初,中国人购票亦可入园,到了1909年,法国管理人员以华人不守规矩、乱扔垃圾为由,在公园门口挂出了这块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标语,这不仅是对华人的否定,也是对整个民族尊严的践踏。   朱葆三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实业家,早年出身贫寒,靠着辛苦经营逐步积累了丰厚的家产。   他不仅专注商业发展,还投身慈善和教育事业,资助学校、医院,修桥补路,深得民众敬重,他在上海滩的声望极高,被称为真正有担当的商人。   面对公园门前的侮辱性标语,朱葆三并未选择冲动,他没有号召群众前往抗议,也没有去找法租界官员理论,他决定用另一种方式,让法国人意识到这一行为的荒谬与不妥。   他雇裁缝用十丈蓝布做了一件特大号长衫,尺寸之大远超寻常衣物,布料选用上乘棉布,针脚密实,做工考究,整件衣服造型庄重,不失威仪。   这件长衫做好之后,朱葆三找来八位生活困苦的法国人,他们在上海街头谋生不易,多从事搬运、清洁等杂工。   他与他们达成协议,由他们在约定日期抬着身穿这件长衫的人,沿南京路游行,游行从静安寺出发,一路走向法国公园,沿途人流密集,是上海市最热闹的街道之一。   出发那天,朱葆三的儿子穿上那件特制长衫,端坐在木架上,由八人轮抬,前方还有打击乐队开路,抬行队伍每走九步,八个法国人便在街上跪地鞠躬,面朝长衫跪拜。   这一幕在南京路上格外引人注目,大量市民围观,看到外国人对华人行跪拜礼,不少人惊讶,更有人暗中叫好,这种安排既未违反法律,也没有使用暴力,却在视觉和心理上对殖民者造成强烈冲击。   街头热闹非凡,游行所经之处,围观者络绎不绝,有人奔走相告,有人站在街边拍手称快,这场行动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人可以用智慧争回尊严。   沿街不少外国人看到这场面面露尴尬,低头匆匆离开,不愿被人认出,游行最终抵达法国公园门前,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许多人驻足拍照、议论。   这场别具一格的游行在上海引发巨大反响,街头巷尾迅速传开,各类报纸纷纷报道,不少人开始效仿此举,甚至传言类似的活动将会持续上演。   这一切令法国租界管理者感到紧张,他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舆论压力会持续扩大,事态将难以控制。   在衡量各方利害之后,法方并未发表声明,也未公开道歉,只是在一日夜深人静时,悄悄将那块标语牌取下。   公园门前恢复原状,未再设限华人入园之规定,虽然没有正面回应,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块牌子的消失,与朱葆三的那场行动密不可分。   多年之后,这段历史被后人不断提及,这场没有冲突、没有血腥的对抗,以一种克制而智慧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民族尊严的保卫。   朱葆三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让外国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让中国人在沉重现实中看到一丝希望。   他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革命志士,却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中国人也有不屈的骨气,这件蓝布长衫,成了历史记忆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朱葆三:用智慧谱写华商经典——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