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卢比奥声称,2025年在东欧战场上就已经有十万俄军士兵阵亡了。而乌军方面,阵亡的数字要比俄军少一些。 这话听着就不靠谱,明眼人都能看出,战场的真实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先看战线变化。乌军从去年开始喊反攻,喊了快一年,实际推进的距离还没超过50公里。赫尔松地区的防线倒是退了200多公里,第聂伯河右岸的阵地丢得干干净净。俄军反而在顿涅茨克方向稳步推进,最近刚拿下阿夫迪夫卡,这个战略要地一丢,乌军在东部的防御体系直接撕开个大口子。前线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每天都在往后撤,有时候一天就得换三个阵地,所谓的“反攻”早就变成了“节节败退”。 后方征兵更是乱成一锅粥。乌克兰的征兵办公室成了民怨重灾区。有视频拍到征兵人员在街上拉壮丁,不管你是不是残疾人、是不是独生子,抓到就往兵营送。泽连斯基把征兵年龄放宽到60岁,连退休的老头都被强征入伍。可就算这样,前线还是缺人,一个连原本该有120人,现在能凑齐40个就不错了,很多新兵训练不到一周就被拉上战场,连枪都没摸熟。反观俄罗斯,春季征兵顺利完成,志愿兵报名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武器装备的补充也跟得上,军工企业三班倒生产,坦克装甲车像下饺子一样往前线送。 战俘交换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最近一次交换,俄乌双方交换的战俘比例是5:1,乌克兰用5个战俘才换回1个俄军士兵。这背后是乌军战俘数量太多,不换不行。国际红十字会的报告里提到,乌克兰战俘营人满为患,有些地方甚至得睡在露天的泥地里。俄军那边战俘管理规范得多,还能定期给家属发视频报平安。这种差距,明眼人都能看出谁在战场上更被动。 遗体交换的数字更扎心。乌军每天要从前线运回来的遗体超过300具,有时候冷藏车不够用,只能用普通卡车拉,路边经常能看到盖着蓝黄旗的担架堆成小山。俄罗斯这边有专门的遗体回收队,装备了冷藏集装箱,还能通过DNA快速识别身份,家属认领率超过90%。乌克兰很多遗体根本没人认,只能集体掩埋,光哈尔科夫地区就出现了十几个“万人坑”,这种惨烈程度,说乌军阵亡比俄军少,谁信啊? 西方援助的武器也撑不住了。美国承诺的F-16战机到现在只来了8架,还没形成战斗力就被俄军的S-400导弹打下来2架。德国的豹2坦克在扎波罗热地区被摧毁了40多辆,剩下的都藏在仓库里不敢开出来。乌军士兵抱怨,拿到手的很多是北约淘汰的旧货,有些炮弹居然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炸不响的概率超过三成。俄军这边的“柳叶刀”无人机天天在前线收割,乌军的装甲车根本不敢白天出动,只能夜里摸黑赶路。 经济民生更是雪上加霜。乌克兰的GDP比战前跌了一半还多,基辅的超市里货架空空,面包价格涨了10倍,老百姓得排几小时队才能买到。电力系统被俄军炸得七零八落,很多地方每天只能供电2小时,冬天没暖气,冻病的人比战死的还多。俄罗斯虽然也受制裁影响,但能源出口转道亚洲,经济反而比去年增长了1.5%,老百姓的生活没受太大影响,这种底气,乌克兰根本比不了。 卢比奥说的那些数字,更像是为了骗国会拨款编出来的。美国自己的情报部门早就有报告,说乌军伤亡人数至少是俄军的3倍。战场上的真输赢,不是靠政客嘴说的,是靠枪炮、靠阵地、靠士兵的士气拼出来的。现在的乌军,就像个漏气的气球,看着还有个架子,实际上早就撑不了多久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