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为了嘲讽陈赓,故意指着桌上的牛排和面包问他:“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陈赓听后,只用了一招,便噎得美军说不出话来。[凝视] 陈赓这个人,要说起来真是个传奇,他不仅能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还能在饭桌上用一句话让外国军官哑口无言。这种文武双全的本事,在开国将帅里也不多见。 1945年抗战刚结束,各方代表齐聚北平谈判,陈赓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军调会议,经常要和美国军官打交道。有次吃饭时,美国军官指着桌上的牛排炫耀:“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 陈赓看了看桌上的西餐,不慌不忙地说:“很好,就是刀子差了点。要是用我们山西老陈醋泡一泡,这刀能切得更利索。” 这话一出,美国人顿时语塞,人家本想显摆一下生活条件,结果被陈赓用中式幽默给化解了。 这就是陈赓的风格,既不卑微,也不张扬,用轻松的方式化解尴尬,还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说起陈赓的出身,那真是将门虎子,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爷爷陈湜是湘军名将。13岁就想当兵,被家里抓回来后,18岁正式参军。1922年入党,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和徐向前、左权是同学。 黄埔期间,陈赓以“黄埔三杰”之一闻名,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他还救过蒋介石一命。当时蒋介石在华阳镇被围,是陈赓背着他冲出重围的。这件事让陈赓在国民党那边挂了号,后来的恩怨情仇也由此而生。 1927年南昌起义后,陈赓正式加入红军,开始了他的传奇军旅生涯。 抗战时期,陈赓担任八路军386旅旅长,这个番号在日军中可是响当当的,日军甚至在装甲车上刷“专打386旅”的标语。但陈赓带着部队神出鬼没,在太行山区打游击,让日军吃尽苦头。 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战斗,这些经典战例都是陈赓指挥的,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考察八路军后写道:“386旅是中国最好的旅,陈赓的指挥艺术令人叹服。” 陈赓带兵有个特点: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他手下有个通讯科长叫戴其萼,脾气火爆,动不动就骂人,但搞无线电是把好手。陈赓不仅不嫌弃,还让他随时进指挥所参与作战讨论。 有次戴其萼跟参谋长吵架,陈赓反而笑着说:“老戴发火说明方案有问题,咱们再琢磨琢磨。”这种胸怀,在当时的将领中确实少见。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率领第四兵团战功赫赫,淮海战役中,他手下的工兵连长聂佩璋发明了“没良心炮”——用汽油桶改装的大口径迫击炮。 这玩意儿威力巨大,一炮能炸出十米大坑,国民党军惊呼“共军有了新式重炮”。 聂佩璋原本是阎锡山部队的俘虏,脾气古怪但心灵手巧。 陈赓不仅重用他,还专门配了警卫员和马夫,要烟给烟要酒给酒。聂佩璋后来回忆说:“陈司令懂我们这些手艺人,知道搞发明得让人心里痛快。” 1950年,陈赓秘密入越,协助胡志明抗击法军,越南同志的热情让他印象深刻,一路上水果不断,咖啡相伴。陈赓在日记里调侃:“五小时一小宴,十小时一大宴,上马香蕉下马柠檬。” 在越南期间,陈赓指挥的边界战役大获全胜,歼灭法军8000余人,战后胡志明要送他别墅,被陈赓婉拒。回国时,他把所有个人物品都留给了越南同志,只带走了胡志明送的一顶硬壳盔式帽。 1952年,陈赓又奔赴朝鲜,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他提出“零敲牛皮糖”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小规模歼灭战。 上甘岭战役期间,他发现坑道里的战士缺乏维生素,立即从国内调运黄豆和绿叶菜。 有参谋提醒运输困难,陈赓瞪着眼说:“战士们眼睛都夜盲了还打什么仗?用我的专机运!” 陈赓的幽默在军中出了名,彭德怀批评他“吊儿郎当”,他笑嘻嘻回答:“彭总,我这是革命乐观主义。”在哈军工当院长时,苏联专家抱怨中国学生太拘谨,他就在迎新会上带头跳交谊舞,还故意踩女学员的脚,逗得全场大笑。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临终前他还在修改作战总结,对家人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陈赓的一生,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情,也有谈笑风生的智慧,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将军风采——不仅能打胜仗,还能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 如今北京军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陈赓的日记本、望远镜和那顶越南盔式帽。这些物件静静地讲述着一位开国大将的传奇故事。 你觉得陈赓身上最让人敬佩的品质是什么? 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