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4年,犹太人“好心”送我国核武器原料,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后,并没有欣喜若狂

1954年,犹太人“好心”送我国核武器原料,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后,并没有欣喜若狂:这件事情过于蹊跷! 1954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际形势却波谲云诡。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虽未能得逞,却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时常挥舞着核武器大棒进行威胁,妄图遏制新中国的发展。 在这样严峻的外部压力下,发展核武器,增强国防力量,成为保障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关键之举。 然而,核武器的研制谈何容易,尤其是关键原料浓缩铀,是稀缺资源,中国在这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就在新中国为此苦恼的时候,居然发生了“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一批犹太商人突然秘密联系我国,说他们从美国那里走私了一批浓缩铀,愿意和中国做成这笔交易。 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说这个消息,却并没有欣喜若狂,因为两人觉得,这件事情过于蹊跷。 要知道,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有大量犹太科学家参与,犹太民族和美国之间,渊源颇深。 这些犹太人与中国非亲非故,却在这个敏感时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主动将如此关键的战略物资送上门来,而且开的价格也相对合理,没有趁火打劫,这哪里符合正常人的行为逻辑? 但也不能直接拒绝,毕竟,万一他们说的是真话,我国就算砸锅卖铁,也不能放弃这次机会。 于是,周总理让我方的专家取了犹太人手中的样品,进行查验。 放射化学专家杨承宗,成为了这一任务的负责人。 当时,中国的核科研基础十分薄弱,科研设备和技术手段都极为有限,但杨承宗没有丝毫退缩。 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对样品的分析研究中。 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细致的检测,他们发现这些所谓的“浓缩铀”样品中,铀235的含量极低,几乎等同于天然铀,根本达不到制造核武器的要求。 这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过,也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如果不是周总理的高度警惕和果断决策,中国很可能就会掉进这个陷阱,遭受巨大损失。 那些犹太人一看骗局失败,立刻和我们断了联络,消失的无影无踪。 今日看来,这件事可疑之处很多,那些犹太人究竟是自己利欲熏心,还是受人指使呢? 很多人猜测,这是美国精心布局,想要引诱中国上钩,一旦中国轻信了这群骗子,轻则遭受经济损失,重则引发国际争议,乃至于断送核武器发展的前景。 如此想来,实在令人后怕。 还好,我们没有中计,此后,中国的核事业建设者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54年2月,中央给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和副部长刘杰下达了寻找铀矿石的绝密任务,地质专家们组成的技术组,深入湖南、广西等重点地区开展铀矿普查。 1954年10月,中南309队在广西富钟县黄羌坪找到了铀矿石,中国核工业发展,自此迎来了曙光。 参考资料: 新京报《铭记,“邱小姐”背后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