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可这样用吗? 现在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商家推出了很多颜色各不相同的共享单车,这种单车五颜六色,也给城市增添了色彩,街道上到处都是,扫码就可以使用,价格也不贵。的确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我理解共享单车应该是供一个人单独使用的,所谓共享是这辆单车在城市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绝对不是供两个人共同使用(当然有些景区内专门设计的内容车型另当别论)。对在武汉街头,我估计在其他城市也有,偶尔可以看到有些年轻家长骑共享单车的同时,在车子龙头前面安装的原本供骑行者车置放手袋之类的小框框内,把一个小朋友搁进去。猛一看这个家长好像很聪明,甚至也觉得孩子这样坐车有点调皮可爱,孩子也很开心。但是仔细一想,却很可怕。那个小框框从设计上来说,仅仅是为了让骑行者方便。而存放一个小孩在里边,小孩的体重应该远远超过设计者的想象。我在想设计单车的工程师,在设计时肯定只考虑了存放一个手袋,有没有考虑其他的使用要求,至于存放一个小孩在里边更是没有想象过。一个手袋的重量大不了几公斤而已,而一个可以随着妈妈出去上班或者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小孩,体重怎么也在20~30公斤左右。超载这么多,那还能供骑行者安全使用吗?另外把这么重的一个小孩放在框框内,对骑行者掌握共享单车的方向也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对骑行者也会造成一些不安全因素。另外家长在骑行的时候,路面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平整,且有的不平整还比较大,这种路面不平整造成的冲击会增大小孩乘坐的框框与龙头之间的拉力,这就更增大了所谓的使用荷载,安全风险更大。当然有些家长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把小孩放进去没有马上破坏,就表明这个框框能够承受孩子的重量,因此就心安理得的骑上去在城市骑行,还显得很风光。年幼的小朋友当然不知道它的潜在危害,还很开心。殊不知工程师设计时都有一定的余量,也许把孩子搁上去没有马上破坏,没有马上承受不起,但是这仅仅是瞬间的,它是个静的作用。但骑行过程当中由于路面不平整冲击过大,就可能会引起连接的失效。一旦突发连接失效要么小孩坠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到那个时候家长悔之晚亦。还有一个方面,骑行者把孩子装在方框内,等于说是把孩子置放到最不安全的一个使用环境。一旦骑行过程当中来不及刹车,最先受到伤害的可能是孩子。家长想保护孩子,可能都来不及了。另外一个方面,在骑行过程当中,孩子也许看到的是风景,但也许能够使孩子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就是前方突然发生惨烈的交通事故等等等等,这些惨烈的场面,对孩子来说,看到之后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上的伤害。也许我想多了。 也许有的人会问,既然设计了这样的单车供人们使用。那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方便使用者呢?但是我要说共享单车它的设计初衷,可能考虑的就是一个成年人使用,而且是短距离方便成年人用,仅此而已。至于要不要考虑年轻的家长带孩子一起出行,那是设计者的事,是设计者的一种责任。没有改进之前,骑行者这样使用肯定是超出了设计的预想。如果因此造成一种意外甚至很严重的意外,那肯定是谁都不希望发生的,但是作为骑行者来说,应该被禁止这样使用。在目前没有改进的情况下,我还是强烈呼吁年轻的家长们,如果带着孩子一起出行的话,最好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绝对不要图方便。去骑这种共享单车,母子两人或者父子两人共享一辆单车。 另外一个方面为了避免让骑行者误解,目前投放在市面上这样的共享单车,应当在单车的框框里边挂一个警示牌,标明它的设计使用荷载,并且严禁置放超过使用荷载物品。 也许有的人会说,过去社会上流行的自行车,后面都有一个很刚劲的行李架。那个行李架上面可以置放上百斤的行李,都很安全。没错,那个后座上设计原本是可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现在当然已经是中年人,他们可能都骑行过这样的车子,甚至也坐过他们父母骑行这样的自行车,让他们在后座上坐着。在那个年代,家长能骑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去赶集已经是已经很不容易的事了。在那个年代市面上的机动车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发生意外的概率当然也会小一些。但是今天时代变了,那样的自行车,我们小的时候把它称为加重车,现在并不多见了。可是这个社会同样有需求,那就是说年轻的家长要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出行的需求没有变化,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这可能是工业产品供应商,设计师应该考虑的一个课题,要方便行人出行,方便年轻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出行的需要,要进行创新性的设计。那当然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创新设计没有出行出来之前,这种共享单车真的不能够这样使用。甚至在街道上执勤的警察看到这样的情况,应该进行劝阻。甚至劝其停止这样使用。这样才能保护孩子和家长的安全,少发生意外的交通事故。 202507130740凤凰晨思
共享单车可这样用吗? 现在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商家推出了很多颜色各不相同的共享单
大桥看生活
2025-07-13 08:02: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