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当年美国人不想让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不敢暗杀他?因为没办法干掉,你以为的钱学森只是

当年美国人不想让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不敢暗杀他?因为没办法干掉,你以为的钱学森只是个科学家?实际上他是美国陆军上校,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冯卡门的高足,美国回形针行动人之一,美国喷气试验主导人之一。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NASA多少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说起钱学森,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国航天之父,但他在美国的故事同样传奇。1911年,他出生在上海,1935年赴美留学,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拿下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仅用一年就搞定。 之后,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拜师空气动力学泰斗冯·卡门。这位导师对他评价极高,称他是“天才中的天才”。钱学森没让人失望,很快在火箭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参与创立了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这是NASA的前身之一。 二战期间,他的才华彻底爆发。美国军方看中了他的能力,让他加入科学顾问委员会,研发喷气辅助起飞技术,帮助战机起飞更高效。 1945年,他被派往德国,审讯纳粹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凭着流利的德语和顶尖的技术眼光,为美国挖来了一堆人才。这趟“回形针行动”,让他直接晋升为美国陆军上校,能随便进出五角大楼。 战后,他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1949年成为罗伯特·H·戈达德教授,还当上了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的首任主任。他的研究涉及高超音速飞行,提出了K参数,出版了《工程控制论》,这本书至今还是控制系统领域的经典。 更夸张的是,他的学生和助手遍布美国军工圈和NASA。毫不夸张地说,现在NASA里不少大牛,都能算是他的“徒子徒孙”。这样一位科学巨匠,美国政府想放手,哪有那么容易? 1950年,钱学森决定回国,却被FBI拦下,以“可能是共产主义者”为由逮捕,随后软禁五年。按理说,冷战时期美国对“红色威胁”毫不手软,为什么不敢直接干掉他?原因有三: 钱学森在学术圈的影响力不是盖的。他是加州理工的明星教授,带出一堆学生,后来都成了NASA和军工领域的顶梁柱。如果美国敢暗杀他,学术界肯定炸锅。全球科学家会怎么看美国?“连个没罪的科学家都杀,哪来的学术自由?”这对美国吸引国际人才是致命打击。当时正是冷战抢人才的关键时刻,美国可不想搬石头砸自己脚。 冷战时期,美国拼命给自己贴“自由世界领袖”的标签,跟苏联比谁更讲人权、法治。如果暗杀钱学森,一个没确凿证据的科学家,这不等于自己打脸吗?国际社会肯定谴责,苏联和中国更会抓住机会大做文章,宣传美国“虚伪残暴”。美国丢不起这人,也担不起外交危机,所以只能忍着。 美国情报部门当时有个致命误判:他们觉得中国科技底子薄,钱学森回去也翻不起大浪。有个高官甚至嘲笑说:“让他回去种地吧!”他们压根没料到,钱学森回国后能把中国航天从零干到世界前列。这种低估,让美国觉得软禁就够了,没必要冒险暗杀。 1950年,钱学森申请回国时,美国移民局直接没收了他的行李,里面全是研究资料。FBI指控他是共产主义者,但拿不出真凭实据。法庭上,美国政府硬说他参加过共产主义会议,可证据漏洞百出。最终,他被判软禁,五年里只能待在加州,行动受限,连工作都丢了。 但钱学森没放弃。他和妻子蒋英想尽办法求援。1955年,蒋英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的照片,灵机一动。他们写信求助,用孩子的笔迹伪装,辗转送到中国。周恩来收到信后高度重视,在中美谈判中以11名美军战俘为筹码,换回了钱学森的自由。同年9月,他登上客轮,经香港回到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立马投入科技事业。1956年,他在北京创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中国航天的第一步。他不光自己干,还手把手教年轻人,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 1960年,中国第一枚“东风-1”导弹试射成功,打破了零的突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6年实现“两弹结合”,导弹能带核弹头了。 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天,中国成了全球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些里程碑,哪一个没他的影子?钱学森用事实打了美国人的脸,他们当初的“种地”嘲讽,成了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