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连续工作8小时后闭眼3分钟被解雇?法院终审判决: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一场因

连续工作8小时后闭眼3分钟被解雇?法院终审判决: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一场因"3分钟闭眼休息"引发的劳动纠纷,近日在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落下帷幕。法院二审判决认定某科技公司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开除员工张某的行为违法,需支付赔偿金12.8万元。这起看似荒诞的案件,折射出职场中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管理权边界的深层矛盾。 一、事发经过:3分钟闭眼引发的"严重违纪" 2023年3月15日,某科技公司监控录像显示:下午3时27分,连续在生产线工作8小时的张某将身体后仰,双目闭合持续3分14秒,期间未操作任何设备。3分钟后,张某恢复工作状态直至下班。 次日,公司以"工作时间擅自离岗睡觉,严重违反《员工手册》第12条"为由,向张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张某当场否认"睡觉"指控,强调只是短暂闭目缓解眼疲劳,但公司拒绝调取更多时段监控佐证。 "我们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张某当天完成量比平时少15%。"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在庭审中辩称,"闭眼行为虽短,但属于主观故意怠工,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二、法律交锋:3分钟是否构成"严重违纪"? 案件焦点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睡觉"?该情形是否达到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标准? 劳动者主张: 张某代理人指出,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张某在连续高强度作业后闭目休息,属于生理性调节需求,且未影响生产安全或造成实际损失。公司《员工手册》虽规定"工作时间睡觉属于严重违纪",但未明确"睡觉"的认定标准,存在条款模糊问题。 企业抗辩: 公司提交的监控视频显示,张某闭眼期间双手脱离操作台,符合"非工作状态"特征。参照同车间其他员工监控记录,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证明该行为具有主观过错。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企业有权解除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 三、司法认定:企业管理权不能突破比例原则 法院经审理认为: 事实认定层面:监控视频仅能证明张某闭眼3分钟,无法直接推定其处于睡眠状态。结合其后续正常工作表现及同岗位员工证言,认定"短暂休息"更符合常理。 制度合法性层面:公司《员工手册》虽经民主程序制定,但对"睡觉"的界定缺乏客观标准(如闭眼时长、身体姿态等),导致执行中存在随意性。 处罚适当性层面:即便张某存在短暂休息行为,但未造成设备损坏、产品缺陷等实质后果,企业直接适用最严厉的解除合同处罚,明显违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合理性、必要性"原则。 "企业管理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应动态平衡。"主审法官在判决书中强调,"对轻微违纪行为直接适用'顶格处罚',既不符合过罚相当原则,也易引发劳动秩序混乱。" 四、社会反响:职场"休息权"引发热议 本案判决在网络引发热议,某职场平台调查显示: 87%的受访者认为"工作间隙短暂休息不应被处罚" 63%的人表示曾因"打盹、去洗手间时间过长"遭领导批评 51%的企业将"工作时间睡觉"列为可直接开除的情形 劳动法专家李教授指出:"我国《劳动法》虽未明确规定休息权具体时长,但基于人体生理规律,用人单位应合理容忍劳动者必要的生理调节行为。建议企业通过制定'工间休息制度'而非简单禁止,实现人性化管理。" 五、启示与建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这起案件为劳资双方提供重要启示: 对劳动者:保留休息需求证据(如医疗证明、同事证言),遭遇不公处罚时及时申请劳动仲裁。 对企业:完善规章制度细化条款(如明确"睡觉"需满足闭眼+身体松弛+呼噜声等复合条件),建立"违纪行为梯度处理机制"。 对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规章制度备案审查,定期发布劳动合规指引案例。 目前,张某已收到赔偿金并入职新公司。这起"3分钟闭眼案"终审落槌,不仅维护了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为千万职场人争取到"合理休息"的制度性尊重——在效率至上的现代职场中,这或许比赔偿金额本身更具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