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与鲁比奥会谈结束,中国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的通稿也迅速发布。结合双方的表态以及王毅在东盟外长会期间剩余的9场双边会谈的通稿来看,这场中美外长的首次会面,气氛恐怕并不算友好。#王毅会见鲁比奥:望理性看待中国# 中美双方的通稿都仅发布了己方的表述,未提及对方的说法。这种做法相对不常见,通常意味着两国觉得对方的表述不适合出现在本国通稿中——可能是由于观点不合,也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表述过于尖锐,或是为了凸显己方的强硬立场。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话不投机半句多。 双方对会谈的评价都使用了“务实”和“富有建设性”这样的措辞。所谓务实,意味着双方讨论的议题较为具体,并非空洞的抽象论调;而“有建设性”则意味着尽管双方有意解决分歧,但在实际进展上并没有太大突破。会后,鲁比奥甚至提到“元首会晤的可能性很高”这样的话,这种回答明显是为了打发记者——谁都知道元首有可能会晤,但这是否已经得到双方的同意,是否已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如果没有实质内容,这样的说法无非就是空话。 双方的通稿都提到,中美同意继续沟通,并愿意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这算是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综上所述,这场会谈恐怕可以形容为一场“聋子对话”。中美双方都同意沟通比不沟通更好,但最终仍是各自表述,随后便草草收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