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26岁的乌克兰姑娘安娜,揣着对战争的恐惧跨洋来到中国,本以为是到了能喘口气的地方

26岁的乌克兰姑娘安娜,揣着对战争的恐惧跨洋来到中国,本以为是到了能喘口气的地方,结果发现日子过得比战火里还憋屈——每天打两份工,凌晨五点起来送早餐,晚上十点收摊刷盘子,租着十平米的隔断间,顿顿啃冷馒头就咸菜。她在社交平台上发长文骂街:“他们看我像看乞丐,给口饭吃还甩脸子,哪有这样对待难民的?”

您听听这话说得,跟吃了枪药似的。咱先不说中国老百姓日子过得多紧巴,就说这“难民”俩字儿,搁谁耳朵里听着不扎心?安娜姑娘怕是忘了,她坐飞机来中国时,机舱里可没贴“免费入住”的告示;她在劳务市场找活时,中介也没说“难民凭证件白干活”。 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又不是开善堂的,谁家的米缸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您要真觉得被亏待了,不妨去问问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她凌晨三点起来摊饼,手被油星子烫得全是泡,赚的是辛苦钱;再去问问工地搬砖的大哥,烈日下扛水泥,一天喝掉八瓶水,挣的是血汗钱。咱普通人尚且知道“活着就得拼”,凭啥您端着难民的架子,就觉得全世界该供着您?

安娜在帖子里还阴阳怪气:“我的国家正在打仗,你们就该可怜我。” 这话更让人寒心。按她的逻辑,战争是乌克兰的灾难,可逃到中国就成了“应该”?那要是按这道理,当年欧洲难民潮时,那些涌进德国的叙利亚人,是不是也该理直气壮说“你们该养我”?可德国老百姓怎么做的?超市里抢面包的、地铁上撒酒疯的、甚至持刀伤人的,最后不都被撵走了?中国老百姓善良不假,汶川地震时全国捐物资,武汉封城时各地送菜,但善良都是有底线的——你可以要帮助,但不能要特权;你可以求生存,但不能要尊严。

再说句扎心的,安娜在乌克兰时,真就一点没为祖国出过力?战争刚爆发那会儿,网上不是没传过乌克兰姑娘当护士、运物资的新闻?怎么一跑中国,就把“为国家尽力”这事儿忘脑后头了?难不成在国外当难民,比在国内扛枪救人还光荣?咱换个角度想,要是中国老百姓遇上灾荒,跑去别的国家喊“我是难民,你们得养我”,人家会咋待见?怕不是连签证都办不下来,更别说找工作了。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大国要有大国担当”,可担当不是无底线的妥协。中国接收难民是有原则的,要么是经过正规程序申请的,要么是在华有合法居留的,哪有说来了就能躺平的?安娜要是真想被尊重,不妨学学那些在华打工的外国人——有在高校教书的教授,有在医院当护士的医生,有在餐厅做厨师的师傅,人家凭本事吃饭,凭力气挣钱,没谁觉得低人一等。反倒是她,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整天盯着别人的碗,嫌饭凉了嫌菜少,这不是矫情是啥?

说到底,安娜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善良要留给懂得珍惜的人,同情要给值得同情的人。咱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日子还没过得十全十美呢,哪有多余的精力去养那些端着“受害者”架子、占着便宜还骂娘的人?您要非说这是“不人道”,那咱也想问问:人道,是让一个人躺着等别人喂,还是让他站起来自己走?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

TS001
TS001 6
2025-07-12 02:52
嫌中国不好那就滚回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