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明抢不成就搞暗杀,乌克兰最近是真的什么牌都敢打。只不过这回,俄罗斯终于翻桌子了。

明抢不成就搞暗杀,乌克兰最近是真的什么牌都敢打。只不过这回,俄罗斯终于翻桌子了。 7月10号早上,基辅市中心,一名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上校被人当街连开五枪,死得干脆利落。枪手干完活拔腿就跑,监控拍得一清二楚,效率之高,看不出是临时起意的江湖仇杀。 死者叫伊万·沃罗尼奇,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的高官,负责的是特种作战和反恐板块——也就是那帮最擅长“人间蒸发敌人”的人。 恰好,这哥们今年4月参与了一桩“重量级业务”:组织暗杀俄军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 如今,沃罗尼奇刚从家门口出门没几步,就被干掉了。 这不是巧合,是回礼,而且是克里姆林宫特意挑了个阳光明媚的早高峰,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乌克兰:你们爱玩命,我奉陪到底。 要知道,自从正面战场开始对乌克兰不利之后,乌方对暗杀行动的热情就高得吓人。去年12月,莫斯科梁赞街,一辆挂着炸弹的滑板车把俄军三防部队司令炸上了天;今年4月,汽车炸弹又送走了莫斯卡利克中将。乌克兰甚至在公开媒体上一本正经宣传这些“斩首战果”,搞得像是动作电影宣传片。 俄军嘴上没怎么说,但心里早记账了。只是一直没还手——一来,暗杀这事讲究风险收益比,死一两个将官不会让体系崩盘,真动手只会让局势彻底脱轨;二来,谁都知道,暗杀是潘多拉盒子,打开容易,想关上就晚了。 但这次,俄罗斯终于下场了,挑的是一个官衔不算太高、但参与过实战的SBU上校。这不是什么“对等复仇”,这是敲山震虎:你不是喜欢搞暗杀吗?那好,以后你们家每个参与这事儿的人,都得掂量掂量命值不值。 这就是为什么这起枪杀在时间、地点、目标选择上,都像是一封签了名的警告信。背后那双手,根本没打算藏。 而且这信写得一点都不拐弯抹角。 首先,乌克兰现在的安保状况看似严密,其实漏洞百出。像沃罗尼奇这种级别,既不能常驻前线,也没资格全天候贴身保卫,出事是早晚的事。更何况,能当上这种岗位的人,身上多少都有点“记录”——只要俄方情报系统动起来,在哪吃饭、在哪健身、哪天开车送孩子,都能捋得明明白白。 其次,俄罗斯选在这时候动手,不是情绪化报复,而是战略性发信号:别把战争玩到家门口。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泽连斯基那套“哪怕死也要搅局”的策略已经到了极限。战场上输多赢少,前线吃紧,国内经济塌了三分之二,美援越来越难批,靠一两个暗杀事件撑舆论、拉注意力,是最后的手段。 但问题来了,俄罗斯不是不会玩这一套,是一直懒得跟你玩。 你说你乌克兰暗杀中将、搞爆炸,俄军最多是扔几枚导弹炸你个情报局大楼,还留几分情面。可你真以为别人不反击,就表示默认了吗?这回直接开枪打死一个上校,就是用行动告诉你:再往前一步,底线就没了。 别忘了,俄方早就放话——泽连斯基要是出现在前线视察,不排除“斩首行动”。这话听着像吓唬,但从技术角度讲,他们完全做得到。导弹、无人机、卧底小队,全是手段,就看克宫愿不愿意给绿灯。 关键是,俄罗斯为啥一直没这么干?因为一旦开了口子,局势就再也收不住了。暗杀总统的后果,不是政权更迭,是国家崩塌。所以现在这记子弹,其实就是在劝乌克兰别再玩命了,后果你兜不住。 说白了,这事看似只是一起街头暗杀,实则是两个国家在灰色地带的正面对抗。俄罗斯已经撕下“克制”面具,乌克兰要是再不收手,那下一场死在街头的,很可能就不只是个上校了。 对乌克兰来说,这事有多难受,不光是失去一个高官的问题,而是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就在对方射程之内,只是人家一直没开枪。 更麻烦的是,乌克兰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应对这种“报复性斩首”。资源不够、情报不畅、后门太多,真的打起暗杀战,最后就成了谁命硬谁赢。 而这仗,乌克兰一点便宜都讨不着。 从克宫这次干得这么干脆利落来看,俄罗斯显然已经不打算再当那个“被动承受的一方”了。这局,乌克兰想继续赌下去,那就得准备好真刀真枪地输血,不止是将军,也可能是总统。 一场从前线延伸到首都街头的战争,正在悄无声息地展开。潘多拉的盒子,是乌克兰自己打开的,但现在,他们发现钥匙已经丢了。 参考资料: 突发!乌克兰一官员在基辅遭近距离枪杀,袭击者连开5枪后逃跑——鲁中晨报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2
用户11xxx42
2025-07-12 08:24
前苏联克格勃搞暗杀很在行,现在的俄罗斯一脉相承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