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不废话,大陆出手了:这不是抗议,是清场 这回,大陆没拐弯,直接亮刀子。 7月

不废话,大陆出手了:这不是抗议,是清场 这回,大陆没拐弯,直接亮刀子。 7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句话,8家台湾军工背景企业被踢出出口名单,全是吃着大陆材料、转头给“台独”当打手的熟面孔。嘴上不说狠话,手里下的却是板凳硬招。砍得不响,但疼到骨头缝。 华盛顿可能还在掐指算北京“会不会反击”,结果一抬头,发现名单已经贴门口了。这招,不光快,而且准。 这8家台企,长期踩在军民两用的灰区线上,一边签着“中科院”的无人机合作协议,一边还得靠大陆的稀土和磁材续命。 吃饭砸锅,砸得还挺起劲。 这种“双面人”,大陆这次挑出来一个不落地下刀子,说穿了就是:这次不玩“外交声明”,直接上手掐供应链。 不要把这次行动当作什么“象征性措施”,它不是个“姿态”,它是起手式。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大陆不是那种只会嘴上喊“谴责”的角色了。关键原料、重要零部件、隐性控制力,全攥在手里,你要是真想一边挑衅一边吃饭,那只能说——这餐不请你了,也不让你在厨房转悠。 而台面上跳得最急的,果不其然又是王定宇。 这人甩出一句“大陆对台湾搞出口管制,说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听起来像是想用语言搞出“主权独立”的既成事实。可惜脑回路跟不上局势变化。 这逻辑就像熊孩子偷家里的钱买棒棒糖,还反过来质问:“你凭什么不让我吃?”——这不是反驳,是神志不清。 嘴上“不是一家人”,产业链上却躲着用大陆料堆军工,这种错位模式,大陆看了很多年,这次只是决定不再配合你演戏了。 更讽刺的是,这帮人明明还没被彻底断粮,就已经在嘴上开始“求生式转向”了。 台陆委会这次反应出奇地“文绉绉”——没说要独立、没说反制,居然开口是“我们一直坚持备战止战”“希望维持现状”。啧,这话换在两个月前,说出来都嫌娘。 但仔细一想,也不奇怪。大陆这招制裁砸下去,不只伤了那8家企业的供应链,更直接把美国人掺和台军工的底裤给扯了下来。 前不久,“中科院”刚刚和美方某无人机软件商签署联合研发协议,说是要“吓阻大陆威胁”的无人机。 结果连主材料都得从大陆运,那这“吓阻”的本钱,是靠谁养的,心里还没点数? 所以这回制裁,根本不是“情绪发作”。这是一记针对整个岛内军工体系的“警告式收网”:你们可以选边,但别妄想骑墙。 而说到“台独”真敢硬顶吗?你看他们嘴上还在硬撑,心里已经知道疼了。 毕竟岛内最清楚,大陆真要系统性脱钩军民两用物资,他们自己连搞颗像样的螺丝都费劲。更别说那些需要稀土、磁材、高性能陶瓷的东西,能不能造先不谈,有没有料都成问题。 这不是“出口限制”,这是技术封喉。 而台当局嘴上说“我们不会停止军购”,实则话锋一转,又把重点挂回了“维持现状”“不谋独”这种软话术上——可见,有些人不是不知道利害,而是怕被说破。 当然,大陆这步棋打出来,不是只打给台湾看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看点:美国那边的脸,可能比谁都疼。 过去两年,美国在台海搞的所谓“去风险化”,就是一句话:大陆你别太冲动,我们慢慢推进军售就好。这种两面手法现在失效了,大陆在讲明“风险”这东西,也不是你定的,底线该怎么划,我们自己说了算。 这才是真正的“改变现状”——不是“台独”动了手脚,是大陆主动清场。 现在回过头看,这场出口制裁不只是技术反制,也是一场话语权重塑。你“台独”嘴上还能再硬几年?产业链上要喝水吃饭,总归要有本事接水龙头。否则你在外面再嗓门大,终究掏不出东西打仗。 所以说,这一波出手是开始,不是结束。等下一批制裁名单出来,才是真正的“收利息”。 你想赌,就得有赌的资本。但很明显,这回“岛那边”押得不对。 参考资料: 起底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8家台湾地区军工企业——环球时报 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国台办回应——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