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8 年 8 月 5 日,在没有经过任何公开审判的情况下,遍体鳞伤的马儒英被

1948 年 8 月 5 日,在没有经过任何公开审判的情况下,遍体鳞伤的马儒英被甘肃兰州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年仅 24 岁。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将这名曾经的国民党特务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以表彰他在情报工作中所展现的勇气和对革命的忠诚。 马儒英 1924 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马家坡。6 岁时,他进入琥珀初级小学就读,后转入新阳镇高级小学继续学业。在校期间,他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成绩始终处于班级中上游。1940 年,马儒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开始接受更为系统的中等教育。 彼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全国上下抗日热情高涨,马儒英深受爱国氛围的影响,萌生了投军报国的念头。在学校一位具有国民党身份的教师推荐下,他决定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参加国民党军统局举办的游击训练班,希望能在抗日战场上贡献力量。训练班的课程涵盖游击战术、情报收集、无线电通讯等内容,马儒英在此期间学习刻苦,较快掌握了相关技能。毕业后,他被派遣前往延安,从事特务活动。 抵达延安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并未察觉其真实身份,误以为他是前来投身抗日事业的进步青年,遂将他送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生活让马儒英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和理论,这里的学员们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1942 年,延安发起整风运动,旨在整顿党内作风,加强思想统一。在整风过程中,马儒英的特务身份被清查出来。边区政府并未对他采取极端措施,而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向他讲解革命的意义和抗日的宗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马儒英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心痛改前非,投身革命事业。 1945 年,在边区保安处的安排下,马儒英化名为程德,被派往孟坝外勤组从事情报工作。孟坝地处陕甘宁边区边缘,是敌我势力交错的地带,情报工作面临极大风险。马儒英凭借在游击训练班学到的技能和自身的细心谨慎,很快适应了情报工作的节奏。他深入敌占区边缘,通过观察、联络等方式,收集敌方的军事部署、人员调动等信息,并及时传递回边区保安处。他的情报往往准确及时,为边区部队的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边区保安处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陇东保安处在边区最重要的情报力量之一。 从 1947 年到 1948 年,根据工作安排,马儒英两次返回故乡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开展革命活动。他利用自己对当地情况的熟悉,秘密接触进步青年,向他们讲述边区的革命形势和抗日主张,动员他们加入革命队伍。在他的努力下,两名当地青年接受了革命思想,随后跟随他前往边区,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1948 年 5 月,受边区保安处陇东分处的派遣,马儒英肩负着与国民党特务郑崇文联络的任务,前往宁夏隆德县。此行的目的是争取郑崇文为边区提供情报,瓦解敌方的特务网络。马儒英抵达隆德县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与郑崇文取得联系。郑崇文表面上对马儒英表现出热情,安排他在一处隐蔽的住所落脚,席间不断询问边区的情况,态度显得十分合作。然而,在马儒英不知情的情况下,郑崇文已暗中派遣自己的侄子前往县城,向国民党当局告密,出卖了马儒英等人的行踪。 第二天清晨,国民党地方武装根据告密信息,包围了马儒英的住处。当时,与马儒英一同联络的还有其他 8 人,他们正准备商议后续的工作安排,尚未察觉到危险的临近。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呵斥声,房门被强行撞开,武装人员冲入屋内,将马儒英等 9 人全部控制。面对突发状况,马儒英等人虽试图反抗,但因对方人多势众且早有准备,最终未能逃脱,全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被捕后,马儒英与其他被捕人员一同被押解至兰州,关押在国民党特务机构的监狱中。在狱中,国民党特务为了从他口中获取边区情报网络的信息,对他施加了各种酷刑。但马儒英始终坚守革命信念,拒绝透露任何与革命工作相关的内容,展现出坚定的意志。1948 年 8 月 5 日,在没有经过任何公开审判的情况下,马儒英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年仅 24 岁。与他一同被捕的其他 8 人,也在此后陆续遭到迫害。 1950 年,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确认了马儒英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以表彰他在情报工作中所展现的勇气和对革命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