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个大人物,贾府上下都得看她脸色。她长得漂亮,脑子活,手腕硬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个大人物,贾府上下都得看她脸色。她长得漂亮,脑子活,手腕硬,管家管得滴水不漏。可她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压根不信鬼神那一套。她觉得人活一世,靠的是权势和算计,哪有什么天堂地狱?她在贾府里作威作福,克扣下人月钱,放高利贷,甚至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这些事干得毫不手软。她压根没想过会有什么报应,心态就是“老娘有钱有势,谁敢动我”。 但就是这么个不信报应的人,却在不经意间干了件好事。她接济过刘姥姥,给这个乡下老太太一点银子、粮食和衣裳。凤姐当时压根没当回事,可能就是图个乐子,或者顺手施舍。可这件小事,后来却成了她女儿巧姐的救命稻草。贾府败落后,巧姐差点被卖进火坑,是刘姥姥念着当年的恩情,把她救了出来。这事看着挺玄乎,不信地狱的凤姐,偏偏积下了“阴功”。 说起凤姐接济刘姥姥,那真是《红楼梦》里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刘姥姥是个穷亲戚,带着孙子板儿来贾府打秋风。她进府的时候,凤姐正忙着管家,没啥好脸色。可刘姥姥嘴甜会哄人,逗得贾母和凤姐都挺高兴。凤姐随手赏了她二十两银子,还让人给她收拾了点吃的穿的打发走。这事对凤姐来说,就是随手打发个穷亲戚,压根没往心里去。 可这二十两银子,在刘姥姥眼里却是天大的恩情。后来贾府倒了,巧姐被她舅舅王仁和贾环卖到青楼。刘姥姥听说后,二话不说带着板儿把巧姐赎了出来,还把她嫁给了板儿,给了她一条活路。这事乍一看,好像是凤姐无心插柳柳成荫,善有善报。可凤姐自己呢?她可没落着什么好下场,病死狱中,死得挺惨。这又让人纳闷了,报应到底在哪呢? 要弄明白曹雪芹到底信不信因果报应,咱们得看看他在《红楼梦》里怎么写宗教。小说里那些和尚道士,没一个好东西。比如马道婆,收了钱就帮人下咒害人;那个净虚老尼姑,更是敲诈贾府一把好手。宝玉也老拿王夫人信佛开玩笑,说她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这些描写都透着一股子嘲讽味儿,感觉曹雪芹对宗教挺不屑的。 他写这些,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曹家当年从富贵到落魄,他亲眼见过世态炎凉。那些打着宗教旗号的人,往往就是骗钱害人的主儿。曹雪芹估计不太信什么因果报应那一套,他更愿意从人性角度去看人的命。比如凤姐,她精明过头,心狠手辣,最后把自己作死了。她的下场,不是什么天打雷劈,而是自己作恶太多,身体和精神都扛不住了。 不过,巧姐的结局确实有点“善有善报”的意思。凤姐接济刘姥姥这事,最后救了巧姐一命,看着挺像因果报应。可仔细想想,这事没那么简单。凤姐帮刘姥姥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积什么德,她也就是随手一扔,根本没指望回报。而巧姐能活下来,也不是老天爷开眼,而是刘姥姥知恩图报,主动出手救人。这里面,人的情分比天道报应更靠谱。 再说,凤姐自己并没因为这件好事逃过一劫。她还是死了,死得挺惨。她的恶行,比如害尤二姐、压榨下人,最后都报应在她自己身上,病痛缠身,孤苦无依。这么看,曹雪芹可能不是在写什么因果报应,而是想说,人做了啥,最后都得自己扛。巧姐的活路,更像是人性里的一点亮光,而不是天理循环的证据。 曹雪芹信不信因果报应?从《红楼梦》来看,他估计是不大信的。他对宗教的态度挺冷嘲热讽,觉得那些和尚道士都是骗子。他写凤姐的命,也没简单套个“恶有恶报”的公式。凤姐的下场,是她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巧姐的救赎,则是刘姥姥的人情回报。曹雪芹更像是用这些事告诉我们,人的命不是老天说了算,而是自己手里攥着。 但他也没完全否定报应的说法。巧姐的结局,多少有点“善意有回报”的味道。这可能是曹雪芹对弱者的一点同情。他见过太多人被世道碾得粉碎,不想让所有人都没个盼头。凤姐不是啥好人,可她随手帮刘姥姥那一下,留了点人性里的暖意。曹雪芹借这个情节,既批判了宗教的虚伪,又给了苦命人一点希望。 再说说《红楼梦》整体,这书里因果报应的例子不多。贾府的败落,不是因为谁作恶多端,而是整个家族的奢靡和腐败撑不住了。宝玉出家,也不是报应,而是他看透了红尘。这些都说明,曹雪芹更关心人世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而不是天道轮回那一套。 说到凤姐,咱们得公平点。她不是啥正面人物,别因为她帮了刘姥姥,就觉得她有多善良。她管家的时候,心狠手辣那是出了名的。尤二姐的死,她手上沾的血洗不干净。她接济刘姥姥,也不是啥大善举,就是随手打发个穷亲戚。她自己从没觉得自己积了啥“阴功”,更别提有啥悔改的心思。她最后的下场,病死狱中,也没人觉得她冤。她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怪不得别人。 可就是这么个人,偏偏因为一件小事,救了巧姐。这事挺讽刺,也挺耐人寻味。曹雪芹没把凤姐写成恶有恶报的教科书,而是让她在恶中留了点人性。这点人性,不是为了美化她,而是让咱们看到,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凤姐坏归坏,可她不是彻底没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