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是高明,不得不服!如今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胆敢驶入,完全是因为毛主席当年的这句话。[微风] 2023年7月,中国海警在渤海中部海域执行例行巡航,这片7.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已连续5年未发现外国船只违规进入记录。 这一海域管控成效源于65年前的一个关键决策,1958年9月4日,向世界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1958年9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向与会专家解释,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最窄处是22海里,采用12海里宽度,整个渤海就都是中国的内海了。 老铁山水道确实是渤海唯一对外通道,最窄处仅22海里。双向12海里领海正好让这个通道完全处于中国管辖之下。 这一标准源于18世纪荷兰法学家的“大炮射程论”,即领海宽度等于岸炮射程。 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 1962年5月,美国军舰“埃文斯”号试图进入渤海海域,中国海军立即拦截。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6万亿元,该海域探明石油储量达40亿吨,同时承担着京津城市群70%的海上物资运输。 渤海海域外国船舶违规闯入事件保持“零记录”,对比南海年均处置外国军机抵近侦察约500架次、东海年均驱离外国舰船约200艘次的数据,渤海的管控效果确实突出。 中国的领海主张最终获得国际认可,目前全球已有142个国家采用这一制度,中国的领海主张被国际法采纳。 从大连老铁山岬角眺望,22海里宽的渤海海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1958年确定的12海里领海基线,让这个半封闭海域完全纳入中国管辖范围。 渤海作为内海带来的战略优势包括,完全控制进出通道、简化海域管理程序、降低维权执法成本,这与需要常态化巡航的南海、东海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的渤海不仅是能源基地,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海上门户,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三大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20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65年前那个看似简单的数字选择,实际上是基于精确测算的战略决策,从22海里的地理约束到12海里的法理选择,再到今天7.7万平方公里的完整管辖,这条“红线”至今仍在发挥着关键作用。 渤海成为中国内海,不仅是地缘政治的胜利,更是国际法理斗争的成功实践。当年在北戴河会议室里的那次决策,影响至今。 信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