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被特朗普一刀砍下,欧盟却全身而退?背后交易曝光:冯德莱恩对华摊牌换取关税豁免,三宗罪指控直指中国核心利益!这是“原则外交”还是明码标价的政治投名状? 真有点诡异。日韩被特朗普"精准打击",欧盟虽未上榜却如履薄冰,甚至还敢对中国翻脸。这一出,谁唱的主角,谁又是替身?冯德莱恩这一次,是摊牌,还是被摊牌?
特朗普还是那个特朗普,不光嘴上说,手上绝不含糊。7月7日,他签署行政令,向14个国家征收新一轮惩罚性关税。 名单看着眼熟,日本、韩国赫然在列。这一刀下去,外界还没反应过来,他又顺手把对欧盟加征关税的谈判截止期从7月9日推到了8月1日,给对方留了点时间,也给自己留了后手。 可就是这样一张"全球通杀"的征税清单,欧盟暂时未被纳入,但远非豁免。飞机、酒类、奢侈品,这些欧盟命脉产品,仍在谈判桌上博弈,美方仅暗示可能对部分行业征收10%关税。 葡萄牙财长私下透露的"低税率"愿景,仍需特朗普最终拍板。当欧盟在关税悬崖边争取喘息时,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抛出一番火力全开的演讲,让中欧关系直坠冰点。 她指控中国"决定性推动"俄罗斯战时经济,痛批工业补贴扭曲全球市场,更将稀土出口管制定性为"经济胁迫"。《南华早报》称此为"中欧关系史上最严厉抨击"并非虚言。 这不像外交辞令,倒像一场险棋。彼时的冯德莱恩正深陷政治风暴,欧洲议会拟就疫苗采购丑闻对她发起不信任投票。 对华强硬成了转移矛盾的利器,匈牙利总理公开质疑其领导力,多国议员抨击其防务融资计划不透明。在权力摇摇欲坠的关头,她押注了唯一方向:紧靠美国,对华示硬。 靠得多近?近到甘冒与中国决裂之险。可问题是,中国不是日韩。日韩被特朗普打压,更多是"顺手敲打",本就依附美国供应链,反弹空间不大。 而欧盟,尤其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对华经济命脉早已盘根错节。 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额高达7858亿美元,德国汽车巨头、比利时钢铁厂、法国奢侈品商,哪个不是靠中国市场输血? 中国反制已让欧盟痛感切肤,白兰地遭27.7%-34.9%反倾销税重击,医疗器械被踢出4500万人民币以上政府采购市场。 冯德莱恩嘴上高喊"战略自主",行动却向美倾斜。这是赌上欧盟的经济来了一场冒险之旅。
7月9日,中国外交部毛宁逐条拆解"三宗罪":中俄合作光明正大;稀土管理主权在我,已为欧企开绿色通道;补贴指控更显双标。 "若按产量定产能过剩,空客算什么?德国汽车又算什么?" 更致命的是稀土这张底牌。欧盟98%的稀土磁铁依赖中国,而中国正筑高技术壁垒,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核心技术人员,严防技术外流。这不是封锁,而是守护产业链主导权。
冯德莱恩不可能不懂其中分量。她摊牌,是赌中国会为维系中欧大局忍气吞声。 但她误判了东方底线。7月初,王毅会见欧盟外交代表卡拉斯时已划出红线:"欧洲的问题,不是中国造成的。" 中方拒绝以妥协换虚名。外交辞令背后,是稀土管制不放松、贸易反制不留情的冷峻现实。 时间线暗藏玄机:特朗普7月8日挥刀砍向日韩,同日冯德莱恩对华发难,隔日美国对欧盟关税大限延期。这不像巧合,更像一套组合拳。
日韩中招,是特朗普对亚洲盟友的"敲打";欧盟暂逃关税,却需以对华强硬换取谈判窗口。这场操作,特朗普攥住实惠,冯德莱恩博得声势,唯独中欧互信被凿出深壑。 但政治掌声终会散场。欧盟内部分裂不会因对华示强弥合,德国急欲签协议保车企,法国叫嚣对美反制,匈牙利怒斥领导人"背叛欧洲"。而中国,更不会做永远包容的沉默者。 冯德莱恩幻想的,是一个对美屈膝仍能与中国共舞的欧盟。可现实残酷:美国的"宽容"标着价码,中国的合作也有底线。
这一次摊牌,她打出的不是王牌,而是暴露软肋的明牌。或许赢了一夕喝彩,却蚀空了中欧最后的信任基础。
接下来这盘棋,注定比日韩残局更凶险,也更难回头。 参考:迄今最严厉?冯德莱恩最新涉华表态炒作多项旧议题,同时申明不愿脱钩愿建立更稳定关系——2025-07-09 17:25·环球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