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男子突然发现鱼塘里的鲈鱼翻白了,突然意识到,这是天气太热鲈鱼热应激,男子无奈往鱼塘放冰块降温:每天损耗200多条鱼,经济损失达5000元,鱼塘近10亩,放了50块冰块
据荔枝新闻7月11日报道,七月的岳阳,暑气像潮水般漫过乡野,晒得鱼塘边的野草都蔫了头。万先生像往常一样巡塘,目光扫过水面时,心脏猛地一紧——好几条鲈鱼翻着白肚,在水面无力打转,鳃盖还在勉强扇动,却没了往日的灵动。
他快步走到塘边,把温度计探进水里,红色液柱径直爬到37℃,又颤巍巍往上跳了跳。“热应激!” 干了十几年水产的他,瞬间明白过来:今年的高温,把鱼塘变成了“蒸锅”。
鲈鱼本就偏爱清凉水域,30℃以上的水温就容易让它们烦躁不安,何况眼下直逼38℃。代谢紊乱、免疫力崩盘,这些专业词汇化成塘里的死鱼,每天清晨准时出现。
万先生蹲在塘边数过,最多时一天漂起200多条鲈鱼,算上鱼苗、饲料和时间成本,一天就亏掉5000块。塘边堆着的死鱼越来越多,像座压在他心口的小山。
没别的法子,他咬咬牙决定“用冰块硬扛”。近10亩的鱼塘,50块大冰块被装进麻袋,他扛着麻袋往小船上挪,麻布被汗水浸得透湿,冰块的凉意透过布料扎进手心,和额头的燥热拧成一股酸劲。
摇摇晃晃上了船,他站稳脚跟,把麻袋往水里猛抛,“扑通”声里,水花溅起又落下,仿佛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可他清楚,这点冰,不过是往“火坑”里浇了勺凉水。
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的议论炸开了锅。有人心疼:“养殖户挣的都是血汗钱,一场高温全折进去了”;有人疑惑:“咋不装增氧机?遮阳棚也能挡挡太阳啊”;懂行的人叹气:“热应激爆发时,光降温不够,调水、改底都得跟上,可塘主说不定没精力兼顾,只能先救急”。
还有人把话题扯得更远:“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最苦的还是这些靠天吃饭的人”。 万先生还在鱼塘边守着,冰块仍在往水里抛。那些溅起的水花,映着他的无奈与倔强——他知道50块冰救不活整个鱼塘,却还是想多救一条。
在这场和高温的博弈里,单个养殖户的力量太渺小,可他们守护的不只是鱼塘,更是一家人的生计。当气候越来越“任性”,怎么给这些基层从业者多一层保障?是推广更高效的降温设备?
还是让农业保险覆盖更细?又或者,建立更及时的灾害预警? 塘边的风里,还飘着死鱼的腥气。万先生的故事,或许只是极端天气下千万养殖户的缩影。
他们和天较劲的样子,藏着最朴素的求生欲。你说,该怎么帮他们熬过这场“烤”验?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想法,让这些声音,也能成为改变的星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