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老秃山阵地上,志愿军正在睡觉,倪祥明因为太激动了,睡不着,就出来巡逻。就在这时,一大批美军竟趁着夜色准备搞偷袭!
在抗美援朝的历史长卷中,老秃山战役或许不是最广为人知的战斗,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这场战役里,一位普通的志愿军副班长,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壮歌。
1952 年,朝鲜战场进入胶着阶段。涟川郡的老秃山,海拔仅 260 多米,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是通往汉城的交通要道,也是敌我缓冲区的关键制高点。美军对这块战略要地觊觎已久,妄图以此为突破口,撕开志愿军防线。
驻守老秃山的,是志愿军第 39 军 115 师 343 团 7 连 4 班。
7 月 21 日这天,战士们从清晨忙到傍晚,一刻不停地抢修工事。朝鲜的天气瞬息万变,一场暴雨突然袭来,浇得大家浑身湿透,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活。搬石头、挖战壕,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加固防御。
夜幕降临,疲惫不堪的战士们一进坑道,便倒头睡去。然而,副班长倪祥明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几个小时前,他刚刚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倪祥明出身贫苦农家,自幼父母双亡。16 岁那年,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旧军队里饱受折磨。
直到 1949 年全国解放,他才迎来新生,加入人民解放军。1951 年,他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
因为作战勇猛,他很快被任命为副班长。此时的他,满心都是入党后的憧憬:要带着战友们多打胜仗,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全部力量。
班长刘佐才问道:“倪副班长,还没睡啊?”
刘佐才是参加过黑山阻击战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他披着湿漉漉的军装,双眼死死盯着山下,不敢有丝毫松懈。
倪祥明坐起身,说道:“班长,我来换你吧,你都守了大半夜了。”
刘佐才摇摇头:“赶紧睡,明天还有恶仗要打。”
倪祥明坚持道:“我申请书里写了要吃苦在前,让我守到天亮!”
话音刚落,倪祥明突然抓住班长的胳膊,压低声音说:“班长,有情况!” 借着月光,他们发现山下灌木丛中闪过金属反光。
仔细一看,几百个黑影正悄无声息地往山上摸,钢盔和刺刀在夜色中泛着冷光 —— 是美军摸上来了!
“全体进入阵地!” 刘佐才大喊一声,抄起枪就往外冲,同时向坑道里呼喊战友。
睡梦中的战士们瞬间惊醒,抓起武器冲向阵地。倪祥明第一个跳出坑道,此时照明弹升空,他清晰地看到美军已经摸到半山腰。
“打!” 倪祥明果断扣动扳机,最前面的美军应声倒地。
枪声响起,战斗瞬间白热化。美军没想到志愿军反应如此迅速,先头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们很快调整过来,轻重机枪、迫击炮对着山顶疯狂扫射。
倪祥明的步枪子弹打光后,立刻抓起一箱手榴弹,拧开盖子就往下扔。“轰!轰!” 手榴弹在敌群中接连爆炸,美军惨叫连连。
就在这时,战士周元德大声喊道:“副班长,右边有敌人包抄!”
倪祥明转头一看,一群美军借着弹坑掩护,企图从侧面突破阵地。他迅速转身,几颗手榴弹扔过去,炸得美军连连后退。
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美军一波接一波地发起进攻。4 班战士们凭借简陋的工事和顽强的意志,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
但敌众我寡,4 班的伤亡不断增加。倪祥明扔完一箱手榴弹后,发现身边只剩下周元德和宋成久了。
“宋成久,快把重伤员背进坑道!” 倪祥明一边喊,一边又搬来一箱手榴弹。
周元德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咧嘴笑道:“副班长,咱哥俩跟他们拼了!” 两人背靠背蹲在弹坑,继续向逼近的美军投掷手榴弹。
美军的攻势愈发猛烈,而 4 班的弹药却所剩无几。倪祥明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看到五个美军已经冲上了阵地。
他对周元德喊道:“兄弟,为祖国献身的时候到了!”
周元德握紧手榴弹,重重地点了点头。
两个志愿军战士迎着美军冲了上去。倪祥明身材瘦小,此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一把抱住一个美军,用牙咬开手榴弹的保险盖,拼尽全力扑向敌人。周元德也紧跟而上。
“轰!”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老秃山。
增援部队赶到时,阵地上只剩下班长刘佐才和宋成久。两人浑身是血,却依然坚守在坑道口。坑道里,躺着 10 名牺牲的战友。
倪祥明和周元德的遗体,还保持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姿势,周围散落着美军的钢盔和枪支。
战后统计,4 班在四天四夜的战斗中,打退美军 13 次进攻,歼灭敌人 500 多人。倪祥明被追记特等功,授予 “一级战斗英雄” 称号,并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他所在的 4 班,被授予 “坚守 222.9 高地一级英雄班” 荣誉称号。
老秃山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军的进攻计划。倪祥明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保家卫国的坚定担当。
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