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央视曝光6架歼-35!透露中国海军重大信号,彻底颠覆美军亚太霸权 7月8日,央视

央视曝光6架歼-35!透露中国海军重大信号,彻底颠覆美军亚太霸权 7月8日,央视探访沈飞厂房时罕见展示了6架歼-35舰载机,2架已完成涂装,其他处于出厂前状态。没有遮掩,没有马赛克,甚至连出厂编号都一览无余。这不是意外走光,这是一次精准释放信号。 过去两年,中国对歼-35的外观与进展始终“点到为止”,有控制地放出少量照片与试飞画面。但这次央视的镜头,带出了几个要点:一是机体量产已成规模,二是已经部署交付前测试,三是歼-35的部队列装正进入实质阶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全球唯一同时量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且一款为空军制空主战(歼-20),一款为海军舰载多用途平台(歼-35),双线并进,编队成网。与其说是在展示战斗力,不如说是直接摊牌:我们已经准备好在西太平洋做“第二种可能性”的主导者。 美军在亚太的战略设计一向是以制空权为起点。F-22停产后,F-35系列成了美军对外投放五代机的唯一平台——空军版、舰载版、短距起降版,都围绕F-35打转。然而F-35的问题也众所周知:缺陷多、单发限制、软件授权可控、维护成本高。其通用性是战略妥协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成功。 相比之下,歼-35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从2009年FC-31起家,历经12年数轮打磨,最终形成双发隐身舰载机架构,并同时兼容中国三型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不同起降方式。从滑跃到弹射,一机通吃。这种“全平台适配”,F-35C至今未能实现。 更关键的是量产速度。 美军F-35项目花了十余年才进入量产阶段,且缺陷积压至今仍未清零。而歼-35从2021年首飞至今不到4年,就已经出现“批量列装测试+整机出厂”的画面。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体系数字化、标准化水平跃升的侧写。歼-35并不完美,但它是一款能持续推进、不断优化、产业链高度可控的“战略平台”——这正是美军最忌惮的部分。 目前,歼-35的主力平台仍是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搭载电磁弹射的航母,福建舰对舰载机重量、挂载能力、起飞参数控制都有更高要求。而歼-35能以满油满弹配置由电磁弹射起飞,意味着它的作战半径、挂载选择、连续出动能力将远超此前滑跃起飞的歼-15,接近美军现役航母体系的高强度出击模式。 这对西太平洋防御体系构成的现实影响在于——活动半径变化:歼-35服役后,中国舰载空中力量能将打击纵深推进至“第二岛链”,并通过携带高速反舰导弹如“鹰击-21”,具备威胁关岛以西战力枢纽的能力。 任务适配变化:双发设计、隐身能力、多任务挂载,让歼-35不止是制空平台,更是侦察、对海打击、电子压制多面手。而这一切建立在国产化、高自控率和可持续迭代基础上,不受“供应链制裁”牵制。 博弈重心变化:央视主动释放“歼-35出厂图”,等于将博弈拉出水面,不再含蓄——亚太航母对峙格局将从“存在性压制”进入“性能对抗”,而这恰恰是美军过去20年最不愿面对的局面。 美国F/A-XX第六代战机预计要到2030年以后服役,而中国已率先布局“歼-20+歼-35+无人攻击平台”三位一体的隐身打击网。歼-20负责纵深防空与反制预警系统,歼-35提供舰队打击与海上支援,而察打一体无人机则压低任务成本、提高任务频度。 这套体系正在复制冷战后美军的隐身空中主导模型,但更封闭、更自控——没有北约盟友的授权问题,没有“出口降级版”的软件锁,也没有必须通过中间商采购核心零部件的尴尬。 如果说F-35体系暴露的是“超级平台的系统性困境”,那歼-35暴露的是“中国战略规划的工业定力”。 美国现在努力给F-35加装隐身副油箱、升级雷达、强化网络链接,但本质上都在为当年“押宝F-35”的战略失误补课。而中国这一轮没有豪赌,也没有烧钱,而是一步一脚印地把“自筹项目”做成了五代舰载平台。这才是对美军最现实的威胁——不是性能本身,而是路径选择已被证明是错的。 央视这一次,不是秀肌肉,而是摊底牌。告诉对手,也告诉潜在盟友:中国已经具备在海空方向上自主组织体系对抗的能力,不再只是回应者,也不再依赖地面平台对冲压力。 未来若再有台海危机、南海对峙、第二岛链战略封锁,中国不再只是“远程支援”,而是“航母集群+隐身舰载机+区域拒止平台”联动突防。这一结构成型后,亚太将不再是美军单边压制的局域——而是双向博弈的战术空间。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频道《走进沈飞厂房》节目

评论列表

亲爱的
亲爱的 3
2025-07-11 23:50
歼35可以小批量进入王海大队 歼20也是最先开始的 可以跟歼20匹配战术战法 也可以对抗找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