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铁路枢纽遭袭!乌克兰“敌后破袭战”为何选中这里? 2025年7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让莫斯科铁路枢纽陷入瘫痪。据乌克兰支持的游击组织“阿特什”(Atesh)在Telegram发布的声明,其武装分子成功炸毁了莫斯科地区的一处铁路牵引变电站。这座变电站是俄罗斯铁路系统的核心设施,负责为电力机车提供动力支持。袭击发生后,莫斯科至多地的铁路运输被迫中断,大量军用物资、燃料和补给列车滞留站台,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链受到严重冲击。 乌克兰敌后游击队再次以精准打击震撼全球——成功炸毁莫斯科地区的一座铁路牵引变电站。这座变电站是俄罗斯铁路系统的“心脏”,负责为电力机车提供动力支持。爆炸导致莫斯科至多地的铁路运输彻底瘫痪,前线物资运输被迫中断,数万名旅客滞留在车站,工厂原材料运输受阻,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 铁路牵引变电站看似不起眼,实则是现代战争中“看不见的咽喉”。它相当于铁路系统的“心脏”,一旦被摧毁,列车将失去动力来源,整个铁路网可能陷入瘫痪。以此次被炸的莫斯科枢纽为例,该线路不仅承担着俄罗斯国内货运任务,更是俄军向乌克兰前线输送弹药、燃料和兵力的关键通道。乌克兰游击队选择这一目标,显然是经过精密计算——打击“咽喉”比直接攻击前线更具战略价值。 乌克兰的敌后游击战传统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甚至更早。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乌克兰成为双方争夺的“绞肉场”。苏联红军在敌后组建了大量游击队,如科夫帕克游击队(Sidor Kovpak),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对德军铁路线、补给站进行精准打击,成为苏联“人民战争”战略的关键一环。 然而,乌克兰的游击史并非单一维度。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OUN)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与纳粹德国合作。1941年,班德拉在柏林宣布“乌克兰独立”,甚至公开支持纳粹对波兰人的种族清洗,导致加利西亚地区超过10万波兰人遇害。尽管班德拉的“乌克兰国”仅存续了两个月,但其“民族主义+暴力”的模式却被后世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奉为“精神遗产”。 这支由苏联红军指挥的游击队在1941-1943年间摧毁了上千座德军桥梁、仓库和通信设施,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班德拉的“背叛”:1943年,纳粹因班德拉的“不听话”将其关入集中营,但1944年德国急需帮手对抗苏联时又释放了他。班德拉组织的“乌克兰起义军”(UPA)在战后继续与苏联对抗,甚至渗透至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了1947年暗杀波兰国防部副部长的事件。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专家陈文斌指出:“敌后破袭战是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策略。乌克兰通过小规模、高机动性的游击行动,精准打击敌方关键节点,既能规避正面冲突,又能大幅削弱对手的持续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