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38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趁着妻子不在,偷偷拿着针管,溜进了18岁张爱玲的房

1938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趁着妻子不在,偷偷拿着针管,溜进了18岁张爱玲的房间。见张爱玲还在昏睡,他掏出针管,在张爱玲的胳膊上注射了一针。

接下来的一连好几天,张志沂都会重复同样的动作。

只要妻子孙用蕃出门,张志沂就会偷溜进去给女儿注射。

而且一切,都要从一个叫“何干”的女人说起。

何干,是从小照顾张爱玲的保姆,“干”,其实就是干妈的意思。对于张爱玲来说,何干即是干妈,在关键时刻能救自己的命。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张爱玲的生母黄逸梵为了躲避炮火,住进了租界内的伟达饭店。

当时,17岁的张爱玲听说母亲回来了,非常高兴,直接给母亲写去了一封信,称自己在继母的阴影下夜不能寐。黄逸梵心疼女儿,就准备把她接到伟达饭店小住。

临出门前,何干提醒张爱玲,一定要记得和父亲、继母交代自己的去处。

可年少的张爱玲赌气,她觉得父亲张志沂一直不答应自己留学的事情,都是因为继母孙用蕃,干脆挑事儿,特意没和继母说自己的去处,就住到了价格不菲的伟达饭店。

而且,这一住,就是两个星期。

张爱玲以为,自己消失了两个星期,回到家理应会有更好的待遇。殊不知,等待她的将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岁月。

从伟达饭店回家的张爱玲,一进门就遇上了继母孙用蕃,两人对视了几眼,孙用蕃突然张口质问:

“那么长时间,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说一声?”

张爱玲脸一歪,根本不想和孙用蕃说话。没成想,孙用蕃当即就发作了:“你眼睛里,哪里还有我这个母亲?”

说话的同时,孙用蕃还重重地给了张爱玲一巴掌。

听见动静的何干,迅速跑了过来,她生怕张爱玲和孙用蕃对着干,又遭到一顿毒打。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她只看见,挨了巴掌的张爱玲,迅速抬手就要反击,结果手还没碰到孙用蕃,就已经被两个老妈子按下了。

紧接着,一场大戏上演。

孙用蕃哭天抹泪,一边上楼一边喊:“她打我!她打我!”

张志沂听见动静下来,全然不顾张爱玲是个女孩子,揪住她的衣服就开始拳脚相加。一阵功夫之后,张爱玲已经满身是伤,可张志沂还是不解气,仿佛眼前的不是女儿,是仇人。

他见张爱玲被打倒在地,又扯住她的头发,准备继续打。

这时候,何干再也忍不住了,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死死抱住张志沂的脚,这才停止了这场“毒打”。

后来,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姊妹张爱玲》一书中,回忆这段过往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幸亏,我祖母留下来的佣人何干不顾一切去把他拉开,姊姊才没有真的被他打死。

可见当天,张志沂真的差点当着一家老小的面,打死17岁的张爱玲。

张志沂停手后,张爱玲逐渐缓过神来,她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母亲黄逸梵和她说的话:“你爹打你的话,千万别和他对着干。”

但执拗的张爱玲觉得,当众被打,面子上过不去,太过屈辱,于是趁着张志沂停手,奋力跑到门口,准备报警。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还是这样暴力的家丑。

张志沂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他举一个青瓷大花瓶,直接就砸到了张爱玲的头上。随着青瓷花瓶的破碎,张爱玲也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何干看到这幅景象,哭着跑了上去,一边抱着张爱玲一边颤颤地说:“你怎么把事情弄成了这样?”

何干的语气里,有责怪,有不解,但更多的是心疼。

作为张家的老人,何干已经和张爱玲父女俩已经相处了几十年,她太清楚这两人的性格了,谁都不肯低头。

原本张志沂是李鸿章的外孙,借着外祖父的名头,在外面还有些荣光,可这些年生意潦倒、原配出走,他的脾气越来也差。

而张爱玲,天生是个犟种,又从小被亲生母亲抛弃,与继母很不对付。

这两个人碰到一起,活脱脱封建大家长和叛逆少女的组合。

每次发生争执,受伤的总是张爱玲。

所以,何干总是劝张爱玲:忍一忍,再忍一忍,长大就好了。

但她的劝说,在张爱玲这里根本没用。要不然,也不会有一次这样大的惨剧了。

当天,张爱玲抱着何干哭了很久,便“乖乖”上床了。

第二天,何干正准备给张爱玲送饭,就看到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来找张志沂,这俩兄妹居然扭打起来。最后,张茂渊被打得满脸是血得离开了。

一直到张茂渊离开,张爱玲被关进了空房间,何干才知道,原来张爱玲昨天半夜打电话给姑姑告状了,这才有了今日兄妹大打出手的场面。

张志沂觉得,张爱玲这个亲生女儿,成天联合外人欺负亲爹,怒火中烧,便直接把她囚禁在空房间里,还下令:

除了照料她生活起居的何干,不许任何人与她见面,交谈。

原本,何干以为,只是关起来,比起暴打好多了,可正是这一关,差点要了张爱玲的命。

被关起来的张爱玲,每天都想着要怎么逃跑。

而逃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身体养好,所以她变着法儿地让何干给自己做好吃的,一有时间就在屋子里跳操。

结果,百密一疏。

就在换季的时候,张爱玲得了严重的痢疾,天天躺在床上半生不死。张志沂知道后,既不请医生,也不给她吃药,更没有丝毫关心。

何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她一个佣人,连门都不能出,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只是实时看着张爱玲的情况。

这一拖,就拖了半年。

眼见张爱玲生病垂危,何干再也坐不住了,她特意避开了孙用蕃,第一次硬气地和张志沂说:

如果再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出了什么事情我不负任何责任。

到这个时候,张志沂才意识到,张爱玲真的有生命危险。于是便有了我们开头的一幕,张志沂背着孙用蕃,每天去偷偷给张爱玲打消炎针。

另外一边,何干继续在饮食上下功夫,这才把张爱玲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1938年初,身体大好之后的张爱玲,趁着两个警卫换班的空挡,偷偷跑了出去,如愿以偿地奔向了母亲的怀抱。

而何干,也因为张爱玲的逃走受到了牵连,被张志沂辞退,离开干了几十年的张家,回了皖北。

尽管如此,何干对张爱玲也没有丝毫埋怨,她理解张爱玲的不容易,也明白张爱玲对母爱的向往。作为家里的老仆人,何干清楚的知道,张志沂算不上一个好父亲,黄逸梵也不是个好母亲。

张爱玲从父亲这里逃出,奔向母亲,不过是从一个伤心窝进入另一个伤心窝,未必是好事。

只是,这些话,她一直没有说出口。

临行前,何干特意把张爱玲小时候的玩具,偷运出来,带给了张爱玲留作纪念,期待她在未来的日子里,仍能记得一些儿时的温暖。

事实确实如何干所想。

张爱玲投入母亲黄逸梵的怀抱后,并没有想象中的自由。

母亲的经济条件大不如父亲,却也经常留恋麻将桌,还要拿张爱玲的奖学金去打麻将;

母亲有严重的洁癖,张爱玲糟糕的生活习惯一次又一次地惹怒母亲,最后被骂“废物”;

母亲想要按照淑女的标准改造张爱玲,可张爱玲学跳舞像“玩偶”,去理发店怕见人,连续走了两三个月的地方,依然不认路。

最后黄逸梵失去耐心,重重地放下狠话:

“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这大概是张爱玲听到的最伤心、最绝望的话了。

她最爱的母亲,居然说着宁愿让她死了的话。渐渐地,张爱玲开始恍然大悟,认定“母亲也不爱自己”。

1939年,张爱玲前往香港读书,而母亲黄逸梵则跟着美国男友去了新加坡做皮货生意,母女俩分道扬镳。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爱玲结束了追寻“家”的旅程,开始了自己掌控的生活。

我会觉得,这样的经历,于她而言,无法去评论好坏。

可以是好。因为没有这段经历,便不会有后来文坛赫赫有名的张爱玲。

但也可以是坏。因为父母带给她的创伤,导致她的后半生都在寻爱,胡兰成、赖雅……都算不得什么良配。

最后,1995年,74岁的她在美国洛杉矶黯然离世,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尸体都已经臭了。

我想,如果在离开母亲后,自觉缺爱的张爱玲能够回忆起何干,那个胆小懦弱却愿意为她勇敢、那个和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却拼死护着她的女人,余生应该会好过很多。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有两面性。

一面是未来的糖,一面是未来的砒霜。

用哪一面,全在自己。

参考文献:《张爱玲:我不曾将就生活》,中国致公出版社2020年版。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49
用户11xxx49 4
2025-07-11 17:05
她弟弟怎么不偷偷救她
梁丹
梁丹 3
2025-07-11 19:07
一个未成年人离开家两个星期,没告诉任何人!都会挨打!
尺码表
尺码表 2
2025-07-11 20:11
有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