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甄嬛传》的时候,是不是也替浣碧捏把汗——为啥她出嫁的名字非得从内务府给的里头挑,甄嬛想给她取个带“玉”带“女”的名儿就不行? 其实这里头全是皇权和规矩在拿捏人啊。浣碧当时的身份是“钮祜禄二小姐”,这身份是皇帝亲赐的,连认亲都是当着皇帝的面来的。内务府是皇家奴才,代表的是皇权,操办她的婚事本就是按皇家规矩来,名字自然也得他们拟。 有人说甄嬛是心里膈应才不亲自取名,其实真不像。她能原谅浣碧的背叛,还认作义妹、添嫁妆,已经够真心了。再说,一个丫鬟突然成了王妃,本就够惹眼,主动按规矩来,反而能避避风头,免得被人揪出猫腻。 要说内务府取名这事儿也真有意思,给浣碧拟的名、给安陵容拟的封号,都让人摸不着头脑,难怪安陵容那次小太监还挨了打。但规矩就是规矩,哪怕是熹贵妃,改安陵容的封号也得皇帝默许才行,更别说给浣碧取名了。 毕竟在封建王朝,皇家说你是谁,你就是谁。浣碧的名字从不是甄嬛能说了算的,说到底还是皇权下的无奈。 你们觉得,要是内务府真给浣碧整个带“玉”的名儿,剧情会有啥不一样? 后宫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