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首次承认遭伊朗导弹袭击,隐瞒损失背后的中东局势真相 近期,关于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的一则新消息引发关注,英国路透社7月9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以色列首次正式承认,其境内多个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在6月份遭到伊朗导弹的袭击,不过以方强调“袭击次数非常少,设施仍在运行”。 而在此之前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5日的报道则披露,以色列因严格的新闻审查机制,隐瞒了在为期12天的冲突中多个军事目标遭伊朗导弹袭击的事实。 以色列军方一名匿名官员在7月9日向路透社证实,伊朗在6月冲突期间确实对以色列境内部分军事设施发动了空袭,但强调仅“极少数”设施被击中,且所有设施目前仍正常运作。 该官员拒绝透露遭袭基地的具体位置及受损程度,以色列官方层面也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则提供了更多细节,该媒体援引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者分享的卫星数据分析指出,在6月的冲突中,伊朗发射的6枚导弹击中了以色列5处军事设施,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一个情报收集中心和一个后勤基地。 这些设施遭袭的消息此前并未公开,加上已知的以方遭袭军事设施,伊朗在为期12天的冲突中累计对40多处以色列重要目标实施了打击。 当被问及此事时,以色列国防军仅表示“以军所有相关部队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保持了职能的连续性”,未予置评。 这一情况的曝光,揭示了以色列在冲突期间对军事损失的隐瞒,根据《每日电讯报》的说法,以色列国内严格的军事审查法限制了媒体对相关消息的报道,以媒无法核实或报道相关情况,导致外界难以准确了解冲突的真实影响。 这种做法使得双方在冲突结束后均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以色列称已消除来自伊朗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生存威胁,伊朗则表示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 此次事件的背景是6月13日爆发的以伊冲突,当天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崛起的雄狮”的空袭行动,随后伊朗启动代号“真实诺言-3”的报复和反击行动,双方展开了持续12天的互袭。 冲突的导火索是国际原子能机构6月12日的一项裁决,该机构认定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为以色列的袭击提供了口实。 在冲突期间,以色列和伊朗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以色列方面有24人死亡、1272人受伤,伊朗方面则有至少430人死亡、3500人受伤。双方的打击行动不仅针对军事目标,还涉及民用设施,如以色列的居民楼、证券交易所,伊朗的电视台、银行网络等。 美国在此次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特朗普政府最初表示未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但美媒调查发现,以色列空袭使用的战机多为美式装备,且五角大楼在袭击当天出现紧急加班情况。 此外美国还向中东地区增派了航母和战机,英国也开始调兵,这引发了伊朗的警告,称若美英法支持以色列,其在中东的部署将成为攻击目标。 以伊冲突在6月24日达成停火协议,双方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然而此次以色列首次承认遭伊朗导弹袭击,以及此前隐瞒军事损失的行为,再次凸显了两国之间的深刻矛盾。 美国与伊朗的核谈判也因冲突而中断,双方近期释放出恢复谈判的意愿,但核心分歧依然存在。 中东地区的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对抗可能继续影响地区稳定,而美国的立场和行动将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