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对待三个叛徒的不同处置方式,有什么深层次的用意。 对待曹无伤是“立诛杀”,因为曹无伤的告密,险些让刘邦丧命,要不是胸无城府的项羽席间无意透露,刘邦还不知道自己身边还藏着这么危险的一个钉子。 此时项强刘弱,一招不慎,刘邦就被项羽给灭了。刘邦必须果断处置身边被判者,才能转危为安。 对待雍齿封为“什邡侯”,在汉初功臣中,刘邦最讨厌雍齿,因为雍齿几次三番被判刘邦,只不过因为在汉初立过许多功劳,刘邦才没有杀他。 刘邦给他封侯,是因为消灭项羽后,刘邦虽然封赏了二十多人,但还有很多兄弟没有得到封赏,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昔日的兄弟闹得很凶,大有揭竿而起之势。 刘邦给雍齿封侯,就是告诉那些昔日的兄弟们,就连我最讨厌的雍齿都封了侯,还会缺了你们的吗?稍安勿躁。确实此举打消了众弟兄的疑虑。 对待丁公,直接斩杀。彭城大战刘邦六十多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锐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逃跑途中,刘邦被丁公赶上。但丁公却放了刘邦一马,也算得上对刘邦有救命之恩。 凭借对刘邦的救命之恩,丁公希望如同项伯一般,得到刘邦赏赐,谁知刘邦却斩了丁公示众,告诫全军不要效法丁公。 刘邦此时已经统一天下,需要得是对自己忠心的臣子。他就是要用丁公的人头告诉部下,做臣子的要忠心,否则就是丁公这样的下场。 当然,从刘邦为人来看,还是比较宽厚的,项羽的很多降将得到宽恕,包括季布,数次威胁刘邦都被宽恕,或许丁公被杀领有隐情。 因为当时刘邦十分狼狈,为了逃命甚至不惜把亲生儿女推下马车。即使如此还是被丁公赶上,也许刘邦的种种丑态都被丁公看在了眼里,也许为了乞求丁公饶命,刘邦还有什么没有底线的承诺,毕竟为了逃命抛儿弃女,还有分一杯羹等事情,刘邦做出这些也不稀奇。 刘邦杀死丁公,或许还有杀人灭口的因素,至于忠不忠的不过是个幌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