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拾荒老人被工地老板收留6年,老人被家人接走时,工地老板林有威突然拦住准备离开的聋哑老人,大声说道:“别着急走,先把钱结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杭州的一家工地大门口,一个衣衫褴褛、背微微驼着的老人正蹲在一堆废铁边翻捡着瓶瓶罐罐,林有威刚好在巡视,远远瞧见这情形,皱了皱眉,安全帽、反光衣,工地从不准闲人进出,他高声喊了几句让老人离开,可对方毫无反应,动作反倒更急促了些。 林有威走近些,才看清那老人模样,胡子拉碴,眼神躲闪,嘴里发出些含糊不清的声音,手也一直在比划,他这才意识到,老人既听不到,也说不出。 附近几个工人凑过来,说这人不知在哪儿流浪了多久,经常在这附近转,白天捡些破烂,晚上就蜷在工棚后头角落里。 那天林有威让人送了几个面包过去,老人接过后坐在地上大口吃着,他吃完后站起来,朝林有威深深鞠了一躬,用手指着工地,又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他没有语言,但那份想要留下来干活的愿望,林有威看懂了。 从那天开始,工地多了一个沉默但勤快的身影,老人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把生活区清扫一遍,接着进厨房打下手,虽然听不懂安排,但凭着眼力劲,他干活从不拖沓,工人们起初对他有些防备,但日子一长,看到他有活干就主动上前帮一把,便也逐渐接纳了他。 老人没名字,也不会写字,大家就喊他“林大”,林有威给他每月开工资,但因他不会用银行卡,每月只给他五百块零花,其余的一笔笔登记清楚,由财务锁进铁盒中保管,他说过这些钱将来可能是老人的全部依靠,不能出差错。 那六年里,无论春夏秋冬,林大从不缺勤,天冷了林有威会给他添棉衣,头发长了,就带他去剪,过节的时候,工人们都回了家,只有林大守着空荡的厨房,林有威便备一桌饭菜,叫上留守工友陪着他吃顿热腾腾的团圆饭。 在这段相处的过程中,林有威心中始终藏着一个念头,不能让林大在工地老去,他请过懂手语的志愿者跟林大沟通,了解到他是从外地流浪而来,走失已有多年。 随后他找过派出所录入指纹信息,也多次联系媒体发出寻人启事,那些年里,有几个人自称是林大的亲属,但经过核对后都一一排除。 时间到了2022年初,工地工程收尾,工人陆续撤场,林有威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他把林大的照片和资料整理后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没过多久一通来自重庆的电话打到了他手里,对方说,视频里的老人像极了失踪十六年的亲人。 林有威不敢贸然相信,马上联系救助站帮老人做了初步登记,然后通知对方来杭州见面,三天后,几个重庆人赶到了,他们一眼认出老人就是家中走失多年的何志友。 老人也激动得直掉眼泪,用力抱住对方,林有威虽然也感动,但还是提出等DNA结果出来再确认身份。 检测结果显示,老人确实是重庆人何志民的弟弟,亲属们连声道谢,说找了太多年,早已断了希望,如今能团聚已是意外之喜,何志友眼中泛着泪光,不停地比划着,似乎在表达感激之情。 就在他们准备启程返乡时,林有威却说要把钱结清才能走,随后他从车上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黑布袋,交到老人手上,他说这里装着老人六年来的工资,共计十一万三千三百元。 众人一时愣住,随后想推辞,林有威却坚持,这些钱是老人凭力气挣的,不该留下一分,财务记录、工资明细一应俱全,一笔笔都写着“林大”两个字。 何家人沉默片刻后接过布袋,眼中已是泪光闪烁,他们没想到,这六年间老人并未受人怜悯施舍,而是真真正正靠双手换得尊重与生活,告别时老人回头频频挥手,比划着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语言”,脸上挂着久违的笑意。 工地很快归于沉寂,林有威站在原地,望着那辆车消失在视野里,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那只空布袋叠好收起,对他来说这场邂逅没有传奇,只有日复一日的选择。 他不过是履行了一个普通人该有的善意与责任,可有时候,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坚持,才真正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信源:封面新闻《对话“帮工地聋哑老人寻亲五六年”工友:不止一次帮他找家人 工友这些年一直带着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