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日本韩国本不应该成为发达国家,是美国帮助了他们,现在他们该回报美国了。 7月7日,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签署行政令,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25%至40%的关税,其中日韩被列为重点对象。他在致两国领导人的信函中直言,25%的税率“仍远低于消除贸易逆差所需的水平”,并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提高。 这种看似强硬的姿态,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焦虑。 二战后,美国确实为日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日本通过“道奇计划”获得经济援助,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依靠美援重建基础设施。但将两国的发达完全归功于美国,显然忽视了其自身的战略选择。 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建立竞争优势;韩国则通过扶持三星、LG等财阀,在半导体、造船等产业实现突破。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60-1990年,日本GDP年均增长6.4%,韩国更是高达8.5%,这种增长速度远超同期接受美国援助的其他国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对全球化红利分配的重新争夺。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678亿美元,对韩国逆差为345亿美元。但这种逆差的形成,更多是产业分工的结果。日本的汽车、韩国的半导体,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而美国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难以替代。 白宫顾问斯蒂芬·米勒曾公开表示,仅汽车贸易就让美国“背上了500亿美元的逆差”,但他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美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零部件供应等方式,同样从日韩产业链中获得丰厚利润。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警告,这种“规则虚无主义”正在瓦解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 日本和韩国已启动反制措施,韩国计划对美汽车、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日本则考虑抛售美债作为谈判筹码。这种对抗不仅会推高全球贸易成本,还可能引发产业链重构的连锁反应。 从更深层看,特朗普的言论折射出美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不安全感。二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正面临新兴经济体的挑战。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巩固优势,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早已不是零和博弈。 日韩的发达,既是美国战略布局的结果,也是其自身努力的产物。正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所言,只有增强自身独立性、减少对美依赖,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选择。 而美国若一味挥舞关税大棒,最终可能失去盟友的信任,在全球化浪潮中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