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7月8日,伊朗半官方通讯社也宣布,“伊朗接收了中国防空导弹系统”。 这则消息瞬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毕竟此时正值伊以冲突停火后的敏感时期,而伊朗的这一动作显然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其实早在冲突爆发前,伊朗的防空体系就已暴露出致命短板。以色列的F-35I隐身战机多次穿越伊朗领空实施空袭,而伊朗引以为傲的S-300防空系统却毫无反应。 尴尬的是,伊朗国产的“巴瓦尔-373”防空系统刚部署不久,就被以色列潜伏小组用反坦克导弹摧毁,这让德黑兰的防空网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急需一款能有效应对隐身威胁的防空系统,而中国的红旗-9BE显然成了最佳选择。 这款导弹在两个月前的印巴空战中,曾成功拦截过S-400发射的40N6远程拦截弹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证明了其对高速、低雷达反射截面积目标的拦截能力。 更重要的是,红旗-9BE的作战范围高达260公里,伊朗完全可以将其部署在东部相对安全的区域,从侧后方隐秘保护首都德黑兰。这种部署方式既能避免系统被以色列突袭摧毁,又能有效覆盖关键目标,堪称一举两得。 不过,这笔交易背后的政治信号或许比武器本身更值得玩味。 近年来,中国在中东的武器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沙特、阿联酋等国纷纷采购中国装备,而伊朗此次引进中国的防空导弹,无疑是在向美国和以色列释放明确的信号:德黑兰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通过多元化的武器采购来增强自身防御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伊朗此次很可能采用了“石油换武器”的交易模式,这既解决了自身因制裁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又能避开国际社会的敏感目光。 对于以色列来说,伊朗接收红旗-9BE绝对不是个好消息。此前以色列空军之所以能在伊朗上空来去自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伊朗缺乏有效的反隐身手段。如今红旗-9BE的到来,将迫使以色列重新评估空袭风险。 虽然红旗-9BE无法彻底改变伊朗军队的装备水平,但至少能让以色列在发动袭击时多几分顾忌。 而对于美国而言,伊朗的这一动作无疑是在打“组合拳”。一方面,伊朗通过接收先进防空系统增强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释放愿意谈判的信号,试图在核问题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而就在伊朗宣布接收防空系统的同一天,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伊朗不反对重启伊美谈判,但前提是以色列停止袭击。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显然是想在军事和外交上同时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