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方出手让俄冷静! 俄罗斯突然调整汽车进口政策,只对中国车加税,而印度、伊朗的车仍享受原税率,这显然针对中国,因为中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太好,导致俄方采取保护措施。 去年俄罗斯卖得最好的10款车里,中国品牌占了7个,特别是奇瑞,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都快40%了,比俄罗斯本土品牌还受欢迎,自从俄乌冲突后,欧美车企撤出俄罗斯,中国车就抓住机会大举进入,2023年出口量直接涨了快5倍。 俄罗斯专家说了实话: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保护,是要救自己的汽车工业,给了两年时间发展,结果俄罗斯本土汽车厂还是不行,零部件60%都得靠进口,再这样下去,俄罗斯自己的汽车产业就要被中国车挤没了。 中国回击得很巧妙,没跟着加汽车关税,而是选了俄罗斯更痛的点——化工产品,俄罗斯出口的聚乙烯70%都卖到中国,这可是他们的摇钱树,而且中国这个调查要搞半年多,正好和俄罗斯关税政策评估的时间重合,明显留着谈判的余地。 更绝的是,就在中国出手的同一天,哈萨克斯坦突然宣布对中国汽车免关税,这个操作让俄罗斯很尴尬,本来想用关税保护自己市场,结果邻居直接敞开大门欢迎中国车。 虽然关税涨了,中国车在俄罗斯涨价20%多,但销量只掉了10%左右,很多俄罗斯人算完账发现,就算涨价后的中国车,还是比俄罗斯国产车划算,莫斯科有个老哥说:"涨完价的哈弗H6,还是比俄罗斯车便宜30%,配置还高两个档次,"这说明靠行政手段很难改变市场选择。 这件事看着是关税纠纷,其实反映的是中俄关系的新变化,俄罗斯经济开始好转,就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很正常,就像生病时需要人扶,病好了就想自己走。 但现实很骨感,中国制造的优势不是靠关税就能挡住的,俄罗斯老百姓买车还是看性价比,而且中国反击很有分寸,既表明态度,又留了谈判空间。 未来中俄合作可能会更"挑食":在能源、高科技这些领域紧密合作,在普通商品上该竞争就竞争,就像两个好朋友,大事上互相支持,小事上该争还得争,这才是成熟的大国关系。 说到底,国家之间永远是利益至上,俄罗斯想发展自己的工业没错,但市场规律不是政策能改变的,就像现在俄罗斯街上,一边是中国品牌的车越来越多,一边是中国车企和俄罗斯工厂的合作越来越深,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可能就是未来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