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要破罐子破摔了,刚刚邀请日本天皇祭拜死在蒙古国的关东军,后脚蒙古国总理赞丹沙塔尔又要邀请日本首相石破茂。 日本天皇夫妇这次去蒙古,从时间到安排都透着“算计”,7月6号出发,完美避开7月7号这个敏感日子,但8天的行程又死死卡在“七七事变”前后。 首站是乌兰巴托郊外的“日军战俘纪念碑”,这里埋着1600多名二战时被苏联转移到蒙古的日本战俘,其中不少是参与侵华战争的关东军。 日本媒体一个劲儿强调“慰灵”,却绝口不提这些战俘的罪行,反而把他们包装成“帮蒙古搞建设的贡献者”,这操作,跟日本这些年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套路一模一样,难怪中国网友气炸了:“这是跑蒙古去‘洗白’历史了?” 更为荒诞的是,天皇夫妇竟欲赴蒙古国参与“那达慕大会”,同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把酒言欢,甚至可能签订矿产合作协议,蒙古国虽然没明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拉日本当“靠山”,摆脱对中俄的经济依赖,尤其是稀土、铀矿这些战略资源的出口问题。 蒙古国搞“第三邻国”外交,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这个被中俄夹在中间的内陆国,一直想通过跟美、日、欧套近乎,平衡中俄的影响力。 2025年4月,蒙古国跟法国签了16亿美元的铀矿开采协议,想把铀矿经中国天津港出口;现在又拉拢日本,无非是想多找几个“金主爸爸”。 但现实很残酷:蒙古国80%以上的出口得靠中国,工业基础差到90%的矿石得卖出去换钱,就算跟法国、日本谈成合作,矿产运输还是得经过中俄,法国的铀矿想出口?得走中国天津港;日本想合作?没中国点头,矿都运不出去。 更讽刺的是,蒙古国一边跟“第三邻国”眉来眼去,一边因为稀土合作等问题跟中国闹别扭,中国会不会给蒙古国的矿产出口开绿灯?答案恐怕不太乐观,蒙古国要是继续在中俄和“第三邻国”之间左右横跳,最后可能两头不讨好,甚至把中俄得罪个遍。 日本对蒙古国这么“热情”,当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这些年,日本天天喊“自由开放的印太”,拼命拉拢东南亚、中亚国家,想给中国“上眼药”。 德仁天皇这次访蒙,既是延续日本“天皇外交”的老套路,也是借二战胜利80周年,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淡化侵略历史,更关键的是,日本想通过蒙古国这个“中间地带”,在中俄面前刷存在感,甚至想在未来地缘博弈里捞点好处。 但日本忘了:历史不是橡皮泥,不是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在“七七事变”88周年之际,日本天皇去祭拜侵华日军战俘,这不是打亚洲受害国的脸吗?这种以“皇室外交”来掩盖历史修正主义的行径,只会令亚洲邻国愈发警惕,也会使日本的“和平承诺”沦为笑柄。 蒙古国既没经济实力,也没外交话语权,却妄想靠“第三邻国”政策制衡中俄,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更搞笑的是,日本对蒙古国的“友谊”,不过是拿它当搅局东亚的棋子——等蒙古国没利用价值了,日本随时能甩手走人,留下蒙古国独自面对中俄的怒火。 至于日本,其历史修正主义的野心早就露馅了,从篡改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再到现在借天皇外交淡化侵略历史,日本始终不肯正视过去的罪行。 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亚洲受害国的记忆也不会因为日本的“慰灵”表演就消失,日本要是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最后只会把自己玩死,被国际社会彻底孤立。 蒙古国要是真想发展,不如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跟中俄好好合作,毕竟,在中俄的经济辐射下,蒙古国完全能当连接欧亚的枢纽;而非在中俄和“第三邻国”之间摇摆,最后沦为地缘博弈的炮灰。 至于日本,还是先学会正视历史,再谈“友谊”吧——否则,再多的天皇外交,也掩盖不了其军国主义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