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大陆方面宣布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结果这8家厂商中仍有一些企业大言

大陆方面宣布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结果这8家厂商中仍有一些企业大言不惭,死不悔改。比如被管制的汉翔航空,继续在岛内带风向,假心假意向外界发出被大陆列入管制很“意外”,很“无辜”的言论,企图混淆视听,蒙混过关。 ​对此,台退将“小舰长”吕礼诗毫不客气的指出:“这次被大陆列入管制的全部都是岛内的军工企业,汉翔航空感觉自己被制裁还很“意外”,你有什么可意外的。汉翔航空之前做“IDF”战机,现在做“勇鹰”高级教练机,稀土、各种关键性零件,哪一样不是来自大陆。结果自己跟着民进党天天喊“抗中保台”,还想两边都赚钱。别做梦了。” ​吕礼诗还进一步强调这次大陆的管制,也是给那些自认为隐藏的很好的台企强烈警告,“抗中”是工作,“亲中”是生活,吃大陆的饭,背地里还要砸大陆的碗的事,现在行不通了。 汉翔航空那点“意外”的戏码,连台湾网友都看笑了。他们车间里正在组装的“勇鹰”教练机,发动机叶片用的耐热合金,七成原料来自江西赣州的稀土矿;座舱里的液晶显示屏,核心芯片是大陆企业代工的。这些零件以前走“军民两用”的空子进来,现在被掐断了供应链,工人对着半成品机身拍了张照片发上网,配文“原来‘自主研发’就差个螺丝都得靠大陆”,评论区满是“装什么无辜”的嘲讽。 这种“吃饭砸碗”的套路,在台湾军工圈早就不是秘密。有台企老板私下透露,他们给“中科院”做无人机电池,转头就把同型号产品卖给大陆的植保公司,一边赚着大陆的钱,一边帮着民进党搞“防务自主”。更荒唐的是,有家生产导航组件的厂商,去年刚拿了大陆的科技创新奖,今年就把技术改改用到了台湾的“雄风”导弹上——这种左右逢源的日子,现在算是到头了。 吕礼诗戳破的这点,正是这些台企的死穴。他们总以为把“军工订单”藏在民用产品后面就能瞒天过海,却忘了大陆的出口管制早就盯上了那些“敏感物料”。就像汉翔航空依赖的特种陶瓷涂层,全球只有大陆两家企业能量产,以前靠着中间商换个包装就能运到台湾,现在海关系统一升级,所有流向军工企业的订单全被拦了下来。车间里的老师傅叹气:“以前说‘抗中保台’是口号,现在才知道,口号喊多了是要饿肚子的。” 这波管制最狠的地方,是精准打在了“依赖链”上。高雄那家给潜艇做钢板的厂商,以前仗着“民用造船”的名义从大陆进口高强度钢材,偷偷拿去轧潜艇外壳,现在货源一断,仓库里的钢板厚度差了0.5毫米,根本过不了军方验收。老板急得去韩国找替代,对方一听是台湾军工订单,直接把报价翻了三倍——谁都知道,跟“台独”沾边的生意,风险得自己扛。 那些还想玩“双面手法”的台企该醒醒了。大陆的清单上不仅有企业名字,连他们常用的中间商、代工工厂都列得清清楚楚。就像有家做夜视仪的厂商,以为通过东南亚转口就能躲开管制,结果大陆海关直接把相关型号的零件编码列入了监控,货到新加坡就被拦了下来。这哪是简单的出口限制,分明是把“台独”相关的产业链连根刨了一遍。 说到底,这些台企的“意外”不过是装给民进党看的。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吃着大陆的供应链红利,干着损害国家主权的事,早晚会被清算。吕礼诗的话虽然糙,道理却实在:想靠“抗中”讨政治好处,又想靠“亲中”赚经济实惠,这种两头便宜占尽的美梦,从今往后,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