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印度也开始摸着中国过河了!这次印度跟美国关税谈判,居然搬出了中国用过的"从实力地

印度也开始摸着中国过河了!这次印度跟美国关税谈判,居然搬出了中国用过的"从实力地位出发"这句话,摆明了要和美国"正面刚"。   印度敢和美国叫板,可不是光靠嘴硬,这几年印度经济确实发展不错,GDP超过了英国,成了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苹果、特斯拉这些美国大公司都跑去印度建厂,莫迪政府趁机搞了个"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吸引外资。   所以现在美国想用关税施压,印度手里也有牌可打,比如,苹果在印度赚得盆满钵满,但交的税却少得可怜,印度政府早就想收拾他们了。   印度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2%数字税的做法引发争议,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公司虽然不满,但印度政府态度强硬,直接质问表示,你们在我们国家赚了这么多钱,交这点税难道不应该吗?这种征税方式其实并不陌生,中国此前也对美国科技公司采取过类似措施。   印度虽然借鉴了中国的发展模式,但操作手法却带着鲜明的本土风格,中国当初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与美国正面竞争,而印度则更倾向于灵活周旋:它既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又大规模采购俄罗斯折扣原油。 在向特斯拉开放市场的同时,又强制要求其使用30%的印度产零部件,这种"利益全拿、义务不扛"的谈判策略让美国贸易代表颇为无奈。   印度颇擅“精准打击”,如美国欲使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印度反威胁对美威士忌加税120%,直击肯塔基州,此招令西方媒体惊愕:印度如今谈判,比美国还特朗普。   印度敢这么玩,主要是因为现在国际局势变了,俄乌冲突时,印度不站队西方,全球供应链调整,印度又趁机抢中国的生意。   这种"谁都不得罪,好处全都要"的策略,反而让印度在谈判桌上更有话语权,比如美国想让印度减少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印度直接回怼一副,那你们把太阳能技术转让给我呗!   不过,印度的"硬气"也不是没短板,它的制造业实力还比不上中国,基础设施也一般,真要和美国长期硬刚,恐怕还是有点吃力。   印度这次学中国"从实力地位出发",说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愿意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了,以前是美国定规则,别人跟着玩,现在印度、巴西这些国家也开始用美国的规则反击美国,甚至反过来要价。   但问题是,印度的经济实力能撑得起这种强硬态度吗?中国当年能和美国叫板,靠的是"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现在主要还是靠市场潜力,而不是制造能力,如果印度不能真正把工业搞起来,光靠嘴硬,恐怕最后还是得让步。   最近印度的做法反映出一个趋势:美国的影响力确实在下降,现在连印度都敢和美国谈条件,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未来国际谈判中,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像印度这样按照自己的立场行事,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这种新的力量博弈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