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了日本,让这个国家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的霸主,说起美国和日本的关系,那可真是"相爱相杀",二战后,美国一边帮着日本重建经济,一边又暗搓搓地限制日本发展,生怕这个小弟哪天翅膀硬了超过自己。 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国大兵驻扎在日本,第一件事就是给日本立规矩,最狠的一招就是逼着日本通过"和平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不能发动战争,这就好比给一个武林高手废了武功,让他再也掀不起风浪。 当时美国心里打着小算盘:既要把日本收拾得服服帖帖,又得留着他来对付苏联,于是日本就成了"经济可以发展,军事必须听话"的乖学生,这个定位一直延续到现在。 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突然开挂,经济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丰田、索尼这些日本品牌把美国货打得落花流水,最夸张的时候,日本人均GDP都快赶上美国了,东京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 日本人自己也飘了,有政客甚至出书叫《日本可以说不》,意思是不用再听美国的话,这下可把美国急坏了:这还得了?再这样下去小弟要当大哥了! 1985年,美国拉着一帮小弟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了个会,逼着日元升值,这一招看似是为了解决贸易逆差,实际上就是给日本经济"踩刹车",果然,日本经济很快泡沫破裂,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至今都没完全缓过劲来。 打个比方,这就像两个赛跑选手,眼看后面的要超过,前面的突然伸腿绊了对方一脚。 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可不止经济,在军事上,美国一直抓着日本的"命根子",《美日安保条约》说是保护日本,其实也是让日本离不开美国,日本想自己搞点武器研发?美国就卖更先进的武器给他,既赚钱又控制。 最近几年日本想发展军力,美国表面上支持,暗地里还是防着一手,就像放风筝,线始终攥在自己手里。 就连动漫、游戏这些文化产业,美国也要插一脚,日本动漫虽然火遍全球,但在互联网、芯片这些关键领域,还是美国公司说了算,说白了,美国允许日本在小池塘里当大鱼,但别想进大海。 有人问:要是美国不拦着,日本真能成超级大国吗?这个问题不好说,日本自己也有短板:地方小、资源少、老人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干预确实改变了日本的发展轨迹。 美国对日本的这些手段,说白了就是当老大的小心思:既要用小弟,又怕小弟太强,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商榷。 好的一面是,确实防止了日本再走军国主义老路,让东亚保持了和平,日本专心搞经济,老百姓日子确实过好了。 但坏处也很明显,日本一直活得憋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些日本人因此变得极端,要么对美国卑躬屈膝,要么就叫嚣要摆脱控制,都不是健康心态。 现在世界格局变了,美国这套"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真正的强者应该自信点,与其费心思压制别人,不如自己跑得更快。 日本的经历给我们提了个醒:发展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阻拦,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当不当超级大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国家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说到底,这个世界容得下更多强者,就像森林里,大树和小树完全可以一起生长,没必要非要把别人都变成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