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日常跳脚:中国就是“产能过剩” 不得不说,西方这帮政客撒起谎来,果然是面不改色。
当地时间 7 月 8 日,这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 "中国产能过剩”“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欧洲产品在华遭遇系统性歧视” 这些陈词滥调。咱就是说,这都 2025 年了,还在复读这些过时的话术,冯主席的 “剧本” 是不是该更新换代了?
更离谱的是,她居然宣称欧盟" 不接受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 ",还污蔑中国为俄罗斯的战时经济提供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回怼:中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该受第三方干扰。说白了,欧盟这是典型的 "酸葡萄心理"。
这些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电动汽车、光伏产品满世界跑,欧洲车企和能源巨头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靠泼脏水转移视线。
说到 "产能过剩",这事儿简直是个笑话。工信部的数据明明白白摆着:2024 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7%,钢铁行业通过产能置换、设备更新等措施,早就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
央视财经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绿色低碳产能不仅不过剩,反而是全球市场的香饽饽。就拿动力电池来说,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完整度接近 97%,这种竞争力是靠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 "倾销补贴"。
冯德莱恩口中的再平衡中欧经济关系,实际上是想让中国单方面让步。她要求中国降低产能、放宽市场准入,却只字不提欧盟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
比如去年欧盟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今年又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至 2030 年,欧盟计划发放超过 1.44 万亿欧元的各类补贴,仅去年就已经发了 3000 多亿欧元。
这还不算《通胀削减法案》里那些明目张胆的歧视性条款。要是按冯德莱恩的逻辑,空客飞机和德国汽车岂不都是 "产能过剩"?毕竟它们的产量和出口量可比中国新能源产品高多了。
至于 "中国购" 导致欧洲产品被歧视,这更是无稽之谈。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欧贸易额达到 7858 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双方每分钟就有超 1000 万元的贸易往来。
中国一直积极扩大自欧洲进口,反倒是欧盟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设下重重限制。这种 "只进不出" 的心态,才是中欧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
说到底,冯德莱恩的跳脚不过是欧盟产业焦虑的集中爆发。当欧洲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竞争不过中国时,某些政客就试图用政治手段打压对手。
但他们忘了,市场竞争靠的是实力,不是口水战。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包容的,中欧合作本应是互利共赢的。如果欧盟继续执迷不悟,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越来越被动。
这场 "产能过剩" 的闹剧该收场了。奉劝冯德莱恩们,与其天天盯着中国不放,不如多想想怎么提升欧洲产业的竞争力。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害怕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