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75年,李鸿章奏上朝廷:“新疆不要了,对我国没什么影响,反正国土面积这么大。

1875年,李鸿章奏上朝廷:“新疆不要了,对我国没什么影响,反正国土面积这么大。” 左宗棠当场拍案:“166万平方公里,你说送就送?京城丢了西北屏障,蒙古敞开门户,列强的马蹄下一步就踏进中原!” 这场御前争执背后,是英俄虎视眈眈的西北危局,沙俄已强占伊犁,英国扶植的阿古柏盘踞天山南北,新疆随时从地图上被撕走。 紫禁城里,慈禧捏着奏折左右为难。 海防派李鸿章咬定水师缺钱,塞防纯属浪费;左宗棠则甩出地图怒吼:“没了新疆,蒙古保不住,京师成前线!” 太后最终点了头,可一谈钱立刻皱眉:“最多拨500万两。”这数字连军粮都不够,她心知肚明,收复新疆至少需3000万两。 左宗棠没时间哀叹,他抵押关税向洋行借钱,甚至找山西票号借高利贷,硬凑出1375万两洋债和846万两商款。 粮草更致命:甘肃到哈密600多公里荒漠,骆驼运粮损耗三成。 他下令士兵在哈密开荒种田,挖渠引雪水,一年收粮5000多石;又分四路调粮,连俄国商队都被他高价买通,从西伯利亚运来小麦。 武器作坊里,兰州制造局的工匠仿制出德国后膛枪,劈山炮装上钢轮支架,荒漠行军时马匹能拖着跑。 1876年8月,乌鲁木齐城外炮火撕裂夜空。 刘锦棠率湘军猛攻六道湾山梁,一炮轰塌城墙,敌军四散溃逃,今日乌鲁木齐“一炮成功”广场正立碑铭记此战。 左宗棠的“先北后南”战略初显锋芒:北疆阿古柏势力薄弱,清军四个月连克乌鲁木齐、玛纳斯;南疆门户达坂城一战,骑兵顶着风沙奔袭百里,全歼守军五千。 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尽,残部逃往喀什。 但沙俄仍霸占伊犁,派兵增援七河地区。 1879年,清廷派崇厚谈判竟签《里瓦几亚条约》,近乎割让整个伊犁河谷。 68岁的左宗棠暴怒上奏:“俄人贪得无厌,唯有一战!”1880年春,他亲率三路大军压向伊犁,马队后跟着一口黑漆棺材。 沙俄舰队开到天津港威吓清廷,慈禧急召左宗棠回京。 离疆前他下令刘锦棠:“炮口对准俄营,我一日不死,伊犁一日不弃!” 军事高压下,沙俄最终坐上谈判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虽赔款400万两,但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谷。 左宗棠早已布局善后:军队在哈密修水库、垦荒地,官道旁植柳二十六万株,从西安到喀什绵延三千里的“左公柳”防风固沙,春来绿浪接天。 诗人杨昌濬见之慨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884年新疆建省,首任巡抚刘锦棠清丈土地、减免赋税,南疆棉田复耕,北疆驿路商队络绎——荒原终变粮仓。 左宗棠抬棺西征时,沙俄军官笑他“疯子”。 可正是这疯劲,从阿古柏手里夺回天山南北,从沙俄牙缝里抠出伊犁。 166万平方公里山河,不是地图上轻飘飘的墨迹,是湘军血染的黄沙、老汉扛枪栽活的柳枝、荒漠里新挖的坎儿井。 李鸿章们算得清白银粮饷,却算不出:国土一寸不让的狠劲,才是乱世里立国的脊梁! 参考: 百度百科《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国家民委《春风长度玉门关,只此青绿润天山》 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严冬《抬棺出征的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