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第一章:土地风云(上)——数字化乡村建设中的物权迷局 春分刚过,张家寨的田埂上

第一章:土地风云(上)——数字化乡村建设中的物权迷局 春分刚过,张家寨的田埂上还留着霜痕。李建国蹲在自家田边,手指摩挲着被电锯切断的老槐树桩。树汁渗出来沾在他布满裂口的手掌上,像一滴浑浊的泪。 "老李头,流转合同签了么?"村主任张大勇的声音裹着烟草味飘过来。他身后跟着两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个举着平板电脑,屏幕蓝光映得人脸发青。 李建国没起身,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承包证:"张主任,这地我种了四十年,合同上说能流转,可没说要把老槐树砍了。" "那是为建物联网监测站。"张大勇掏出烟盒,火星在暮色里明灭,"智慧农业知道不?城里来的专家说,这树根会影响传感器数据。" 平板电脑突然发出提示音:"检测到土地权属争议,建议启动司法鉴定程序。"举电脑的年轻人手指悬在屏幕上,等张大勇点头。 去年秋收,李建国在广东打工的儿子打来电话:"爸,村委说土地要流转,您签字没?" "啥字?我就接了个视频,对面说是小王,屏幕黑乎乎的,啥也没看清。" "那您赶紧回来!二叔说咱家地被划进什么项目了..." 电话突然中断,再打过去已是忙音。 "老李头?"张大勇的皮鞋尖踢了踢树桩,"明天县里来人量地,您要是不签,耽误了智慧农业验收,这季的补贴..." 话没说完,远处传来刹车声。一辆印着"司法鉴定"的白色SUV碾过田埂,车窗摇下,露出张年轻的脸:"是李建国先生么?关于您承包地的物权鉴定,现在可以开始吗?" 林小满跳下车时,马尾辫上的法治专员徽章在夕阳下闪了闪。她蹲在树桩前,从工具箱里取出指纹刷:"张主任,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土地流转需要本人书面确认。您说的视频确认,有公证材料么?" 张大勇的脸色变得难看:"小林助理,你这是帮着村民对抗政策?" "对抗政策的是篡改土地数据的人。"林小满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地块边界,"您看,自然资源局的区块链存证显示,李先生的承包地东至槐树,西至水渠。但您提供的流转合同里,东至变成了机耕道。" 人群开始聚集。卖豆腐的赵春花挤进来,手里攥着张发黄的纸:"林助理,我家地也被流转了!说是种景观花,结果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林小满接过纸,眉头紧锁:"赵阿姨,这是收据不是合同,上面连公章都没有..." "公章?"老会计王德发突然拄着拐杖站起来,从怀里摸出个铁盒,"我这里有2003年的流转合同,当时还是手写的,但公章是红的!"他抖开一张泛黄的纸,红色印泥在夕阳下格外刺眼。 省司法鉴定中心的陈工戴着白手套,正在采集树桩上的木屑:"根据年轮鉴定,这棵国槐的树龄在47年左右,与承包证记载的1978年栽种完全吻合。"他指着树桩中心的年轮,"他们听见人群里传来低语:"听说张主任在县城买了别墅...""可不是,他侄子的建材公司刚中了云平台的标..."她抬头,正看见张小军—张大勇的堂弟在记什么,笔尖突然顿住,墨水洇开个蓝点。村委会的灯亮到半夜。林小满躲在走廊转角,看着张小军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主任办公室。门缝里漏出蓝光,映在张大勇的脸上,像戴了张青灰色的面具。 "哥,数据删得差不多了。"张小军的声音发颤,"但区块链存证那边..." "怕什么?"张大勇敲着桌子,"县里那小子收了钱,自然会帮我们改记录。" 林小满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她摸出手机,正要录音,突然听见"咔嗒"一声——张大勇的办公室门开了。"谁?" 她转身就跑,高跟鞋在水泥地上敲出密集的鼓点。身后传来张小军的喊叫:"是林助理!她听见..." 三天后,鉴定报告摆在县法院的办公桌上。林小满指着三页纸:"第一,合同上的指纹与李建国的指纹不匹配;第二,电子签名IP地址定位在村委办公室;第三,土地确权APP的篡改记录指向县自然资源局某临时工账户。" 法官推了推眼镜:"临时工账户?" "对。"林小满调出银行流水,"这个账户在案发前夜,向某境外赌博网站转账50万元。"她顿了顿,"而张大勇的妻子,有个表弟,刚从澳门回来..." 村民大会 文化礼堂里,老槐树的断枝被摆在主席台上。王德发用拐杖敲着桌子:"必须查清楚!我们的地,不能就这么没了!" 赵春花突然哭起来:"我家那两亩地,说是流转给合作社,结果种上了景观花!现在连种苞谷的钱都赔进去了!" 张大勇站起来,脸色铁青:"这是数字化改造的必要牺牲!你们懂什么?物联网设备要占地的!" 林小满举起鉴定报告:"张主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土地流转合同,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人群炸了锅。有人喊:"抓他去派出所!" 深夜,林小满的宿舍窗前闪过一个人影。她抓起法治专员徽章——里面藏着定位器——正要按下去,门被推开了。 是陈工,司法鉴定中心的。他手里拿着份文件,脸色凝重:"林助理,区块链存证被篡改的事,比我们想的复杂。"他递过文件,"那个临时工账户,和省里某位领导的秘书有资金往来。" 窗外,春雷滚滚。老槐树的断枝在风中摇晃,像一只伸向天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