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求锤得锤!支持乱港的“二世祖”亲手毁掉家族企业,作为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亲手

求锤得锤!支持乱港的“二世祖”亲手毁掉家族企业,作为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亲手把自家陪伴了香港人41年的老字号干倒闭,6月24日,正式全线结业。网友辣评:“真是个“吃饭砸锅”的,事发后犯了众怒才道歉,如今下场咎由自取!”   (信源:點新聞——香港大班面包西饼宣布停业...)   2019年,香港风波不断,大班的“二世祖”,也就是创始人郭鸿钧的儿子郭勇维,在社交媒体上做了一个选择。他不仅公开支持那些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论,还对爱国爱港人士出言不逊。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消费者的抵制来得又快又猛。内地各大商超,从广州到北京,一夜之间就把大班月饼下架了。就连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也迅速关掉了它的旗舰店,甚至屏蔽了搜索结果。   《人民日报》的官微也点名批评,直言其所谓的“个人分享”,根本撇不清与“乱港”分子的干系。   压力之下,郭勇维很快道了歉,公司也赶紧发声明切割,说是“个人言论”,与公司无关。   可谁知,他一边道着歉,一边却忙着为新店开张做宣传,社交账号上那张带有不良暗示的“独眼”头像,也压根没换。这种毫无诚意的公关,自然无法平息众怒。几十年的“月饼帝国”,就这么塌了。   从此,大班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内地市场数十家分店关停,原计划开数百家分店的宏图也成了泡影。而在香港本地,28家门店的生意同样一年比一年惨淡,裁员、关店的消息不断。   2021年,为自救,郭勇维“金蝉脱壳”退出公司,将企业低价转让给廖姓商人。新老板试图力挽狂澜,换掉“大班冰皮月饼”标识,想与郭家划清界限让企业“重生”,但消费者信任已失,大班未能“洗白”。   2025年初,大班财务漏洞愈发明显,无法掩盖。供应商和业主纷纷追讨高达近200万港币的租金和货款,同时220名员工也面临工资被拖欠的困境。   新任老板廖某与已宣称“退出”的郭勇维因资产抵押问题对簿公堂,案件悬而未决,这不禁让人怀疑郭勇维的“退出”并非彻底清白。   今年4月,香港媒体曝光大班濒临破产边缘,众多债主闻风而至。6月24日,大班在香港的所有分店最终停止营业。   企业倒下,受伤的是底层员工和无辜消费者。工会统计约200名员工被拖欠薪水、遣散费等,总额超3800万港元。有员工称公司高层月初集体辞职,股东结业后将分店现金调回总部。   大班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其老对手美心集团。2019年,郭勇维站错队之际,美心负责人伍淑清坚定地反对罢课罢工,积极呼吁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尽管美心因此遭到“乱港”分子的抵制,但得益于内地消费者的鼎力支持,成功渡过难关,并连续十年蝉联月饼销量冠军。《人民日报》也曾对美心予以高度赞扬。   当年,郭鸿钧凭借“待人以诚”的理念,将大班企业发展至香港前三的辉煌地位。他或许未曾料到,自己毕生辛勤耕耘的家业,竟会因儿子的失误而毁于一旦,且是以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   大班的倒闭,不是意外,是必然。它用自己的结局告诉所有生意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稳定,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站错队,就可能满盘皆输。   企业家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结局。无论是百年老店还是新生品牌,只有把心放在国家和民族上,才能赢得真正的市场和尊重。   那么,大班的悲剧,能叫醒多少装睡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