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刚备好,以色列就不宣而战,多战机编队奔袭2000公里大轰炸。 与伊朗达成停火协议之后,以色列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大规模囤积弹药。来自美国、欧洲等地的运输机接连抵达,以色列几乎昼夜不停地完成作战物资的补给。 在完成弹药储备后,以色列于7月7日凌晨发动突袭,毫无预警地对也门的重要港口——荷台达、拉斯伊萨等地发动猛烈空袭,将这几个关键港口炸成废墟。这一举动几乎摧毁了也门70%的物资进口渠道和能源枢纽。表面上这是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实际上却是借机向伊朗传达信号:就算你远在2000公里外支持代理人,我一样可以将其摧毁。 必须指出,胡塞之所以能具备打击以色列机场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力,离不开伊朗的技术支持。今年5月,胡塞就曾用这类导弹对本·古里安机场实施打击,成功将其瘫痪。 以色列此次重点轰炸拉斯伊萨港,显然是有备而来。据悉,该港刚刚接收了伊朗运来的2000吨导弹燃料,这一轮打击的目的,就是要从源头切断胡塞的武器供应。 而美国也并未置身事外,提供了卫星情报支持,并默认以色列战机通过沙特领空实施打击。美以之间的默契程度,可谓“穿一条裤子”。 不过胡塞武装并未坐以待毙。遭袭后迅速发起反击,发射了11枚导弹,其中一枚成功突破以色列防空系统,在特拉维夫炸出一个15米深的大坑。而伊朗则更进一步,直接派出三艘搭载“霍尔木兹-2”导弹的战舰驶入红海,该型导弹足以覆盖整个红海海域,表明局势已进入全面摊牌阶段。 从本质上讲,以色列此次越境2000公里发动攻击,是一次高风险的赌注。其目标是打乱伊朗在中东构建的“抵抗网络”。但这场博弈代价巨大,不仅炸毁了也门港口,更撕破了本就脆弱的国际法面具。 可以说,以色列已经完成战备,而伊朗,又在等待什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