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子高考考了575分,离父母要求的985、211院校相差甚远,被父母扫地出门并断了生活来源。男子找到调解员,父母依然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给了他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出门打工。 575分,放在湖南物理类考生中,超一本线60分,本是个值得放鞭炮的成绩。可小凯(化名)的父母连家门密码都改了一一他们眼里只有长郡中学的“985及格线”。这所名校去年71人进清北,一本率95%,575分在这儿确实垫底。但用断水电、换门锁逼孩子就范,真能“炼”出龙凤? 想想都替小凯委屈。寒窗苦读十二年,分数超过一大半同龄人,换来的不是一句“辛苦了”,而是被父母当成“失败者”扫地出门。长郡中学的辉煌成绩,本是激励学子奋进的榜样,可到了小凯父母这儿,却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尺。他们大概忘了,全湖南几十万考生,能挤进985、211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都在平凡的分数段里努力发光。 用“断水断电换门锁”这种极端方式逼孩子复读,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像一场情感绑架。孩子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高考也不是人生的终点站。小凯父母死守“985及格线”,却没看到孩子的努力和潜力。谁能保证复读一年成绩就一定能提高?要是明年发挥更差,这对孩子的打击该有多大?与其把孩子推向高压绝境,不如坐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 教育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军备竞赛,父母的爱更不该明码标价。小凯父母或许该反思,到底是孩子的未来重要,还是自己的面子和执念重要?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