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退休5年后仍被查,纪委追查时效到底多长?这6种行为照样被查!】  “终于平安落

【退休5年后仍被查,纪委追查时效到底多长?这6种行为照样被查!】

  “终于平安落地了!”某市党员干部退休当天,在欢送宴上暗自庆幸。

十年后,当纪委工作人员出现在他家门口时,他才明白:退休不过是反腐风暴的起点,而非终点。很多曾经手握重权的“元老级”人物,本以为退休就能高枕无忧,却因贪腐问题再度落马,类似案例层出不穷,甚至有人退休22年仍被追责!

  近年来,退休官员被查的新闻屡见不鲜,有人退休五年被揪出,有人离职十年仍落马,甚至还有去世后被追责的案例。纪委“时效规则”是怎样的?纪委的追责时效究竟多长?今天给你讲清楚!一、退休照样被查!法律赋予纪委这把“尚方宝剑”

  《监察法》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对退休公职人员在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或者离职、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实施的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行为,仍然可以依法进行调查。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

  1. 退休前犯的事,退休后照样查;

  2. 退休后利用原职权影响的,更要查;

  3. 即使人去世了,该追究的还得追究。

二、纪委追责追查时效到底多长?到底能查多久?

  很多人以为犯罪过了追诉期就安全了,但党员干部犯罪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1、刑事追诉期≠党纪追责期:根据《刑法》,刑事犯罪可因时间过长免于刑事处罚,但党纪处分没有时效限制。只要在职期间存在违纪行为,退休后仍可被立案审查。

  2、监察法明确覆盖退休人员:监察法规定,退休公职人员若在职期间涉嫌职务违法或犯罪,监察机关有权立案调查,并调整其退休待遇。

  也就是说,党内法规对党员违纪、法律对公职人员违法规定了终身追责问责制度,退休绝不是“安全着陆”的代名词,退休≠护身符,纪委“终身追责”是铁律,法律无追诉期,党纪无时间线。

三、退休后这6类行为最危险,重点严查!

  监察机关主要调查以下六类犯罪:

  1. 贪污贿赂犯罪: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2. 滥用职权犯罪: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报复陷害等

  3. 玩忽职守犯罪:疏忽大意、草率处理公务、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等。

  4. 徇私舞弊犯罪: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为亲友非法牟利等

  5. 重大责任事故犯罪

  6. 其他犯罪:破坏选举、违法发放贷款等

  退休后最容易被揪出的往往是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类犯罪,因为这类犯罪常常会留下“痕迹”: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亲属突然暴富、违规操作的项目等。就像埋下的“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四、查实了怎么办?退休待遇将不保!

      1. 对退休人员的处理讲究“对症下药”:

  应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直接调整其享受的待遇;

  仅需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不影响待遇,但可能被谈话提醒、批评教育;

  涉及违法所得的:一律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

  待遇调整可不是小事!包括: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医疗、住房等生活待遇、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等政治待遇。

      2. 如果被判处刑罚,后果更严重: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取消原退休费待遇。

  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缓刑的:按原基本退休费的60%发生活费。

五、给退休干部的3句忠告

  1. 别信“平安着陆”:反腐没有“退休保险箱”,问题不会随时间消失;

  2. 别碰“灰色余热”:退休后经商、兼职、站台,分分钟踩雷;

  3. 别心存侥幸:纪委的“火眼金睛”能穿透时间,现在大数据筛查让“暗箱操作”现形。  退休只是职业生涯的结束,却不是法律责任的终点,而是人生“下半场”的起点。随着监察全覆盖体系的完善,任何抱着“退休即安全”幻想的公职人员,最终都会在纪法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廉洁是一辈子的功课。正如中纪委所言:“党纪不会容忍退休干部滥用余威,反腐永远在路上!”转发提醒身边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来源:法家天下 原创:新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