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国放飞50羽军鸽穿越首颗氢弹爆炸的蘑菇云,但平安回来的只有45羽,正当人们感到惋惜时,它们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 氢弹爆炸成功后,科研人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评估爆炸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们想了个办法——放飞军鸽。 这是一支由50只军鸽组成的“特殊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穿越氢弹爆炸后的蘑菇云。 它们被分成了三组,分别被放在离爆炸中心50米、500米和1000米的地方,用着辐射和冲击波飞回50公里外基地。 想象一下,这些地方离爆炸中心那么近,爆炸时的强光、高温和辐射得有多可怕。 1967年6月17日上午,一架轰6甲轰炸机准时飞临预定空域,投下了中国研制的第一枚氢弹 随着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这时候,军鸽们被放飞,它们要迎着辐射和冲击波,穿过蘑菇云,飞回50公里外的基地。 这听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军鸽只是普通的鸽子,它们怎么受得了这么强烈的辐射和冲击波。 但是,这些军鸽和一般的鸽子不一样,它们经过特殊训练,适应了各种极端环境。 让人惊喜的是,半小时后,第一只军鸽竟然飞回了基地。 接着,越来越多的军鸽陆续归来。 到中午时分,已经有45只军鸽平安回到了基地。 科学家们赶紧检查这些军鸽的身体状况,结果发现,除了羽毛有些被烧焦的痕迹外,它们的身体竟然完好无损! 这些军鸽不仅活了下来,还带回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科学研究立了大功。 但是,还有5只军鸽一直没回来。 大家都以为它们可能在爆炸中遇难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5只军鸽竟然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奇迹。 原来,它们没有直接飞回临时基地,而是选择了更漫长的归途——直接飞回了它们出生和训练的昆明基地! 从罗布泊到昆明,距离足足有2800公里!这5只军鸽用了20多天时间,穿越戈壁、沙漠和高山,最终回到了家。 其实军鸽在军队中的作用非常大。 它们被用于边防、海防等地区,以及特殊条件下的通信任务。 比如,在交通不便、缺少通信工具的边防地区,军鸽报信就成为了最便捷的方式。 它们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传递信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