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中俄军力到底有多大差距?新世界军力排名中,我国仍旧排名第三?俄军和我国军队之间究

中俄军力到底有多大差距?新世界军力排名中,我国仍旧排名第三?俄军和我国军队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究竟哪边的力量更强呢,为啥在大部分军力排行榜中,我们都排在第三位呢?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个给中俄军力排名的网站,名叫全球火力网,这个网站自2006年起发布全球军力报告,主要评估各国常规军事力量,考量人力、装备、财政等60多个因素,理论上指数越低战力越强。 往年中国的排名基本在第三四位浮动,比如2024年排名第三,2025年仍位列第三,而俄罗斯稳居第二,不过近两年中国军力爆发式增长,海军舰艇下水吨位、空军五代机数量等指标大幅提升,按理说排名应该更靠前,但为何仍排在俄罗斯之后呢? 这里面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全球火力网的排名规则。 根据其2025年报告,俄罗斯以0.0788的力量指数位列第二,中国同样为0.0788但排名第三,印度第四。 表面看指数相同,但实际评估中,俄罗斯的核武器权重被大幅提高,而中国在常规军力上的优势被部分抵消。 要知道,俄罗斯拥有约4309枚核弹头,中国只有大概600枚,核威慑能力确实是俄罗斯的“压舱石”。 但在常规战争中,核武器的实际作用有限,这就导致排名与实际战力存在偏差。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军事专家,慢慢开始质疑这份榜单,他们认为,全球火力网的排名忽略了中国在常规军力、军队现代化和技术创新上的显著优势。 中国海军2025年下水舰艇吨位超14万吨,包括1艘福建号航母、2艘055型驱逐舰等,而俄罗斯年均下水不足5万吨,唯一航母还长期“趴窝”。 空军方面,中国歼-20已服役超400架,配备氮化镓雷达和PL-15导弹,而俄罗斯苏-57仅12架,且无矢量发动机量产能力。 无人机领域,中国年产超5万架,占全球市场70%,俄罗斯却连自用都不足,只能向伊朗求购。 这些差距背后,是中国“持续投入-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而俄罗斯仍依赖传统资源型发展模式。 在军队人数方面,中国现役军人约200万,俄罗斯约150万,但俄罗斯通过义务兵制度扩充兵力,2025年春季征兵16万,总兵力增至238.9万。 不过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占比超80%,俄罗斯仅55%,近半数装备仍是上世纪产物。 这意味着中国军队的“含金量”更高,能在实战中发挥更大效能。 海陆空三军的军备对比更能说明问题,中国拥有3艘航母(福建号搭载电磁弹射)、超300艘主战舰艇,而俄罗斯仅1艘老旧航母和少量核潜艇。 而且我们的歼-20数量,还是俄罗斯苏-57的30多倍,且配套预警机、运输机体系完善,更别提还有99A主战坦克、PHL-191远程火箭炮等装备技术领先,俄罗斯T-72坦克仍占主力,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 综合起来看,俄罗斯核武占优,中国军备占优,那么现在这个排名到底合不合理? 从全球火力网的评价标准看,它确实反映了俄罗斯核威慑的战略价值,但低估了中国在常规军力、工业产能和信息化作战上的优势。 中国在轨军用卫星超300颗,全域指挥系统能实现“传感器到射手”15秒闭环,而俄军仍依赖传统无线电通讯。 军工产能方面,中国年产各型导弹超2000枚,俄罗斯战时峰值每月仅400枚,这些差距在常规战争中可能直接决定胜负。 有俄罗斯专家曾断言,中国需10年才能追平俄罗斯军力,25年才能比肩美国,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军事现代化速度远超预期。 以海军为例,中国已具备年产1艘航母、数艘驱逐舰的能力,福建号电磁弹射技术成熟后,将彻底改变亚太海上力量平衡。 咱的歼-20的涡扇-15发动机也已经量产,超音速巡航能力反超美国F-22,这些突破让西方军事观察家惊呼:“中国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规则。”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俄罗斯的优势,他们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北风之神”核潜艇等战略武器,仍是全球顶尖水平。 但在常规战争中,俄罗斯的短板日益凸显,俄乌冲突中,俄军暴露出的后勤不足、信息化落后等问题,正是其军力结构失衡的缩影。 全球火力网的榜单,本质上是一种“常规军力+核威慑”的混合评估,这导致中国在常规领域的优势被部分掩盖。 但从实战角度看,中国在台海、南海等区域的拒止能力已形成压倒性优势,而俄罗斯在东欧的军事存在正面临北约东扩的严峻挑战。 反正在我看来,单纯以排名论强弱并不全面,还需结合地缘战略、实战能力等综合考虑,军事力量的核心不在于排名高低,而在于能否守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安全。 中国国防预算连续10年个位数增长,占GDP比重仅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搞军备竞赛,也无意挑战谁的霸权,但面对外部威胁,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捍卫国家利益。 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说:“和平是需要实力来守护的。”这才是中国军力发展的根本逻辑。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